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心血管病学》

127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抢救体会

发表时间:2015-04-29  浏览次数:1561次

急性心力衰竭(简称急性心衰)指心力衰竭的症状突然发生导致体征迅速改变的一种临床症状。急性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心脏骤停[1]。该病发病迅速,病情严重,若不及时抢救,易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2010年2月~2013年9月共抢救127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现将临床疗效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急性心力衰竭抢救的1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7例,女60例,年龄29~76岁,平均47 .2岁。127例患者按照心脏功能标准分级:Ⅲ级66例,Ⅳ级61例。其中高血压38例,糖尿病 21例,冠心病24例,先天性心脏病9例,急性心肌梗死17例,心内膜炎18例。

1.2方法:患者均采用正确体位、利尿、强心、扩张血管、增加氧气供应、提高心肌收缩力等综合抢救措施[2]。具体如下:①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坐位,监测心电图;②根据患者急性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给予不同剂量的吗啡,镇静情绪,缓解紧张;③用吸氧面罩适度给氧;④给予扩张血管药如硝普钠等,降低前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⑤根据患者情况考虑合并使用利尿药。采取综合抢救后,观察并记录抢救前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体征。

1.3统计学处理:统计学软件为SPSS 15.0,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将抢救前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体征进行比较,抢救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体征明显平稳,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结果详见表1。

3讨论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急性心衰逐渐发展为临床高发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3]。急性心力衰竭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胸闷、呼吸困难、咯痰(泡沫痰)、肺部啰音、肺水肿、急性休克等。急性心力衰竭有多重诱因,通常是在原有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的基础上诱发。主要诱因有肺部感染、呼吸道感染、冠心病、高血压、情绪波动剧烈等。有资料显示,老年人是急性心力衰竭的高发人群,通常由多种诱因引起。老年人的急性心力衰竭通常以预防为主,保持良好心态,情绪平稳,积极锻炼。除此之外,要尽量避免受寒、流行性感冒和病毒性感冒,防止肺部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急性心力衰竭[4]。中青年人则要注意治疗原有器官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笔者随机选取1 27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坐位或半坐位、利尿、强心、扩张血管、增加氧气供应、提高心肌收缩力等综合抢救措施。观察抢救前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体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统计结果可得出结论:经综合措施抢救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体征恢复平稳,心脏功能等到明显改善,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抢救效果令人满意。临床上,急性心力衰竭发作迅速,病症危急,抢救十分关键,操作不当极易导致患者死亡或严重后遗症。单纯治疗病理情况已经不能满足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抢救,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多手段、多方位的同步治疗,以期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恢复体征,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综上所述,采取综合抢救措施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临床体征明显好转,可有效降低死亡率,抢救效果显著。

4参考文献

[1]张凤英.146例急性左心衰竭的救治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25(3):317.

[2]黄诚.急性心力衰竭抢救的临床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3):109.

[3]刘宇.急性心衰的诱因分析及快速处理原则[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 (11):32.

[4]常凤杰.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6):252.

[收稿日期:2013-12-23编校:徐强]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