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临床药学》

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

发表时间:2015-04-29  浏览次数:1558次

药理学的发展使得患者对药物的吸收以及血液中药物的代谢周期都发生了变化。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安排患者用药的时间不仅可以提高用药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减少药物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合理安排抗菌药物的时间,对用药时间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改良具有临床意义。笔者就不同的抗菌药物在使用中给药时间和临床合理用药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100例相关的资料和临床实际应用结合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给药时间。

1.2 方法:合理使用抗菌药的方法: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使用时不能采用单一的指标,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的效果和他在体内的代谢时间有关[1]。设计用药时要确保药物的最低浓度不能低于药物的抑菌浓度,而且给药的时间也要把用药后的效果和药物浓度高于抑菌浓度的时间考虑在内。有的常用的抗菌药物抗菌的效果比较短,因此使用这些抗菌效应较短的药物就要注意间隔性地进行给药。一些抗菌药物,例如罗红霉素这些药物的抗菌效应时间较长,在临床使用这些药品时只要1次/ d就可,否则就会因为用药过多产生不良反应。氨基糖苷类抗菌药:氨基糖苷类的抗菌药物的浓度高而且依赖大,如果首次使用这类药物,抗菌的效果比较显著,在临床上一般通过药物最小的起效浓度和血药浓度的比值进行评价。所以,在使用这类抗菌药物时不仅要保证每天的药物总剂量,而且要保证一次使用药物的浓度峰值,这样就可以提高药物的最低起效的浓度,同时还能减少第一次使用这类抗菌药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药物的效果。另外,这种用药的方式还能缩短药物起效的时间,避免耐药菌种的出现。根据临床医学结果显示,肾皮质药物在吸收这些药物时具有饱和性,在一次使用药物时药物浓度的峰值会提高,但是不会在肾脏中停留而导致肾脏受损。所以,使用这些药物的时候1天只要给药1次,如果多次给药很容易导致药物在血液中长时间存在而导致在肾脏和耳蜗淋巴组织中蓄积产生不良反应。所以使用氨基糖苷类的抗菌药物时每天进行1次给药,就可以保证药物的起效性和安全性,同时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减少患者的用药费用。

2结果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够使得药物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且能够减少患者使用药物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

3讨论

常用抗菌药〖JP+2〗物给药时间: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时间的依赖性较强,这些药物处于饱和抗菌的状态时血药的浓度最多为抗菌浓度的 6倍,所以,保证这些药物的抗菌疗效就要保证其抗菌的浓度。使用这类药物24 h后,药物的抗菌效果只能维持在8~12 h,多数的头孢和青霉素药物的半衰期比较短,对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时要每隔6、7小时或者每隔8小时给药1次,1天用药保持在4次内,以确保药物的效果。而头孢曲松和头孢西尼这些药物的半衰期一般为5.5 h和5.6 h,药物的效果保持在13 h内,因此,使用这些药物1天只要使用1次就能保持药物效果[2]。〖JP 〗 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给药时间:最佳的用药主要是维持该类药物的浓度能够高于MIC,在确定给药的时间时根据血药浓度高于MIC的时间确定给药的间隔。对于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抗菌药物应该根据其药效特点,每天进行3~4次的用药,保证药物的浓度高于MIC,进而产生效果。新型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在人体中的代谢的过程中,从其最高的浓度和最低的浓度和MIC可以产生叠加的PAE,在人体受到感染的地方有比较长的体内PAE。所以,PAE较长的新型大环内酯类药物,例如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在临床上给患者用药时1天只要1次就可以,而克拉霉素每天给药2次则可以起到效果。喹诺酮类抗菌药给药时间: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药效主要依赖于其〖JP+1〗浓度,浓度越高其杀菌的速度和血液浓度就越高,这样就可以防止耐药菌种的出现。很多药物有很长的抗菌后效应,药物和细菌的作用时间越长就会有增加抗菌效应的效果,如果频繁使用有利于提高抗菌的效果,然而也会产生更多的不良反应。所以,在临床上不能大量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常见的有诺氟沙星和依诺沙星等,这些药物每天使用1次就能治疗单纯性膀胱炎,而使用2次则可以治疗肺部感染等疾病。

4参考文献

[1]刘艳双.解放军第291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2,1(1):89.

[2]刘学红.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对临床用药的意义[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5(2):154.

[收稿日期:2014-01-14编校:徐强]

上一篇:暂无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