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心源性肺水肿的C T诊断

发表时间:2014-03-20  浏览次数:940次

心源性肺水肿是临床常见病,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左心功能衰竭,早期准确的诊断对决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起关键的作用[1]。通过分析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考察CT的特点及表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2例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男35例,女17例,年龄45~85岁,平均(60.5±12.8)岁。均具有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症状,经临床治疗明确诊断有风湿性心脏病22例,高血压心脏病12例,冠心病10例,扩张型心脏病8例。

1.2检查方法:采用PHILIPSMX8000型CT机扫描;扫描范围:肺尖至膈面。

2结果

胸腔积液51例(98%):双侧积液47例(90%),单例积液4例(7.6%),合并叶间裂积液16例(30%),合并叶间裂增厚8例(15%),胸腔积液均表现为少量积液,无胸腔积液1例(1.9%);肺门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模糊50例(96.1%);肺血重新分布:上肺血管纹理增粗,下肺血管纹理相对变细50例(96.1%);小叶间隔增厚48例(92.3%);支气管管壁增厚45例(86.5%);两肺中内带及背段有磨玻璃密度和实度影像11例(21.1%);病灶弥漫型分布2例(3.8%),表现为两肺野广泛分布的斑片、斑点状密度增高影;心脏外形改变52例(100%):52例均表现为心脏外形增大;诊断为:间质性肺水肿39例(75%),泡性肺水肿13例(25%)。

3讨论

3.1心源性肺水肿CT表现[2]:胸腔积液:多为双侧少量胸腔积液,本组病例有47例表现为双侧胸腔少量积液(90.3%),单侧积液4例(7.7%),无胸腔积液1例(1.9%);间质性肺水肿:①支气管管壁增厚,本组33例,占84.6%,是由于支气管壁和周围结缔组织有液体积存,CT表现为“双轨征”或“袖口征”,见图1~2。②小叶间隔增厚,本组36例,占间质性肺水肿92.3%,是由于肺小叶间隔水肿、增厚,CT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线样影,平片所称的:“A”线或“B”线,见图3。③肺门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模糊,是由于肺血管外的结缔组织鞘水肿,使肺血管阴影失去锐利的边缘,占间质性肺水肿100%;肺泡性肺水肿:在间质性肺水肿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发展,病灶主要分布在两肺的中内带,CT表现为:片状、斑片及云雾状密度增高影,肺小叶间隔和支气管壁增厚更易显示,病灶呈弥漫分布的较少见,CT表现为两肺中外带均有斑片、斑点状密度增高影,病灶广泛,本组泡型肺水肿中,2例病灶呈弥漫型分布;心脏外形的改变,本组52例(100%)均见有心脏外形增大。

3.2心源性肺水肿的CT诊断[3]:根据临床表现、体征,结合CT所见:①肺血重新分布。②肺门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模糊。③小叶间隔增厚。④支气管管增厚。⑤两侧胸腔少量积液。⑥心脏外形改变;心源性间质性肺水肿可明确诊断。间质性肺水肿征像十两肺中内带较对称的实变影或弥漫分布的实变影,可明确诊断心源性泡性肺水肿。如肺内实变影较多,可影响对间质性肺水肿征像的观察。

3.3鉴别诊断:①肺炎,肺水肿的阴影密度较均匀,有时毛玻璃状,病灶分布较对称,有间质异常阴影,如肺门、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模糊及间隔线,肺水肿不具备肺炎的临床表现,无发热和血白细胞增多等特点。②肺间质纤维化、慢性支气管炎、胶质病、尘肺等,CT表现为肺小叶间隔和支气管血管束增厚、增粗、毛糙、扭曲变形、胸膜下线、蜂窝肺和支气管牵拉扩张等;而心源性肺间质水肿的肺小叶间隔及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模糊,无扭曲变形和支气管扩张。③肾性肺水肿,肾性肺水肿表现与心源性肺水肿相似,但肾性肺水肿血管阴影普遍增粗,无心源性肺水肿的肺血重新分布征像[4]。

综上所述,心源性肺水肿有特异性的影像征像,CT扫描检查,能够明确心源性肺水肿的诊断与鉴别。

4参考文献

[1]吴红栋,张研,吴莎莎,等.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3):275.

[2]楚克付.心源性肺水肿的CT诊断[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1068.

[3]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652.

[4]郭启勇.实用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3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