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非典型临床症状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1-11-30  浏览次数:542次

      作者:姚红丽  作者单位:运城市卫生学校,山西 运城 044000

      [摘 要]目的早期诊断非典型临床症状糖尿病。方法:对12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可有多种多样,并非都有典型“三多一少”。结论:对一些糖尿病的高发人群进行糖尿病筛查,及早发现及治疗非典型症状的糖尿病。

      [关键词] 非典型临床症状,典型临床症状,糖尿病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一组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等表现,结合血、尿糖检查诊断糖尿病并不困难,但非典型糖尿病患者延误诊断亦非罕见。一般在糖尿病患者中,有典型“三多一少”症状的不到50%,其余均以其他症状就诊于相关科室,反复治疗不愈,最终诊断为糖尿病。本文试结合内分泌工作中收集的120例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早期发现症状不典型糖尿病的若干问题做以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0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57例,年龄35岁~75岁。

      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中“三多一少”症状典型者42例,其余均以其他首发症状就诊于其他相应科室,其中肺结核8例,冠心病18例,白内障青光眼5例,失明1例,皮肤反复感染15例,外阴瘙痒19例,昏迷3例,性功能障碍2例,肢端坏疽3例,反应性低血糖2例,膀胱炎2例。

      1.3 误诊结果 本组患者就诊时确诊50例,误诊50例,分别误诊为肺结核、冠心病、青光眼、白内障、皮肤感染、阴道炎脉管炎、泌尿系感染等。疑似20例,建议复查血糖后确诊20例,最终经血尿糖检查均确诊为糖尿病。

      2 讨论

      2.1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目前公认糖尿病不是单一病因所致的疾病,而是复合病因的综合征。发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及胰岛素受体抵抗有关。胰岛素对物质代谢总的效应是促进合成,抑制分解,其缺乏或不足,使葡萄糖利用减少,贮存亦减少,而异生增多,分解增多,最终导致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经肾排出致尿糖阳性,血糖升高后引起渗透性利尿而多尿,继而因口渴而多饮,对蛋白质、脂肪亦同样使其分解增多,形成负氮平衡及脂肪代谢产物过多,可引起患者消瘦、抵抗力下降、乏力、儿童发育受阻。为了补偿损失的糖分,维持机体活动,患者常易饥多食,出现临床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的症状。

      2.2 并发症 糖尿病久病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引起许多并发症状。急性并发症: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慢性并发症:主要为血管病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累及大中动脉,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外周肢体动脉等,分别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引起糖尿病肾病,是Ⅰ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肢体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常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间歇跛行,严重供血不足还会导致肢体坏疽。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主要累及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以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甚,是造成失明的常见原因。微血管病变还会引起周围神经炎,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或手套状,伴麻木、针刺、灼热感或踏棉垫感,有时伴痛觉过敏。自主神经病变也常见,影响胃肠、心血管、泌尿系统和性器官功能,表现有瞳孔改变、排汗异常、胃排空延迟、腹泻、便秘等胃肠功能失调,还有直立性低血压、持续性心动过速、残尿量增多、尿失禁、尿潴留、逆向射精、阳痿等。有些糖尿病患者还会引起糖尿病足,是截肢、致残的主要原因,胰岛素缺乏引起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多,从而导致机体抵抗力低下而致反复皮肤化脓性感染,疖痈时有发生,有时还会引起败血症。真菌感染也较常见,如手足体癣,女性白色念珠菌阴道炎顽固瘙痒。合并结核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还可引起泌尿系反复感染,以肾盂肾炎、膀胱炎多见,尤其以女性患者多见。

      2.3 误诊主要原因 临床医师只注意本科室的症状,而忽视其他表现,对不典型DM表现缺乏警惕及认识。

      2.4 其他科室发现症状不典型DM的对策 临床遇到40岁以上,腹型肥胖或消瘦,或有糖尿病家庭史,或有不明原因反复感染或周围神经炎或视力改变者,应警惕DM的可能性,临床应做血糖排查,必要时可测定OGTT、糖化血红蛋白、血浆C肽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提高早期发现及诊断率,给予糖尿病知识教育、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及降血糖药物治疗,并进行糖尿病血糖监测,必要时还应转科至内分泌行专业治疗,纠正机体代谢紊乱,消除相关症状,防止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廖二元.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84.

      [2] 胡绍文,郭瑞林.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21327.

      [3]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787.

    ↑上一篇:不同糖耐量患者PAI-1、CRP水平及阿卡波糖干预的研究
    ↓下一篇:贝那普利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