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18 例糖尿病足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2-04-17  浏览次数:623次

      作者:沈建丽,傅聿明  作者单位:兴化市人民医院,江苏 兴化 225700)

      【关键词】 糖尿病足诊治体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足或者下肢组织的溃疡、关节病或坏疽的一种病理状态[1],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截肢的首要原因。近年来共收治2型糖尿病足患者18 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 例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11 例,女7 例,年龄32~85 岁;病程1~26年;合并糖尿病肾病7 例,糖尿病心肌病4 例,视网膜病变9 例。9 例患者经下肢血管超声证实有动脉粥样硬化,6 例血管狭窄,3 例闭塞。足背动脉搏动减弱12 例,消失3 例。足底部溃疡4 例,足趾溃疡4 例,溃疡面积1.5~11.2 cm。入院时血糖8.2~30.5 mmol/L。

      1.2 治疗方法

      在饮食调节的基础上,全部给予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理想(空腹血糖6~7 mmol/L,随机血糖8~9 mmol/L);选择合适抗生素,控制感染;扩张血管,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局部换药。溃疡面的处理:溃疡面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如果创面清洁,用6542水剂10 mg及胰岛素4~8 U局部湿敷;如果创面分泌物多、创面深而大时,加用0.4%替硝唑冲洗,必要时请外科清创引流;如果足坏疽部分与健康组织界限比较清晰,采用“蚕食”的方法,逐渐清除坏死组织。

      2 结 果

      治愈、好转11 例,手术5 例(截肢4 例,血管成形1 例),死亡1 例(死于心肌梗死),自动出院1 例。

      3 讨 论

      糖尿病足是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的基础上遭受感染而导致的坏疽,多见于病程长、血糖控制差的患者。笔者认为需要综合处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合理应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胰岛素的强化治疗是糖尿病足防治的关键。较高的血糖可以导致神经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感染或者感染灶长期不愈的主要原因。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不仅可以控制血糖,还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全身情况,加快伤口愈合。值得注意的是在感染等应激情况下,会加重血糖升高,从而导致胰岛素的用量加大;随着感染的控制及肢端病变的好转,应及时调整胰岛素,以免发生低血糖。

      合理应用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糖尿病患者不但糖代谢异常,而且中性粒细胞功能异常、化学催化能力下降、巨噬细胞功能异常、白细胞杀伤能力下降等免疫受损[2],容易合并感染。应尽量取病灶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可以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足部感染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多见,但深部感染通常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真菌感染等[3]。对严重感染主张抗生素联合应用,疗程10~14 d。

      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神经功能紊乱与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局部缺血,形成溃疡,甚至干性坏疽[4]。选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脉络宁,能够起到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及活血化瘀的疗效。

      营养神经:由周围神经病变所致足部感觉缺损患者,选用甲钴铵、维生素B1、维生素B6、局部氧疗等。

      总之,糖尿病足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疾病[5],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应该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

      【参考文献】

      [1]许樟荣.糖尿病足病变诊断和治疗[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3:181183.

      [2]卡丽香,李善华.糖尿病足的病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1):1 003.

      [3]许樟荣.糖尿病足病变的分类与诊治进展[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2,8(1):34.

      [4]袁群,吴石白.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4,24(5):303.

      [5]Robert G.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的处理[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04,24(5):305.

    ↑上一篇:130例糖尿病患者胆固醇测定结果及临床意义
    ↓下一篇: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48例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