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26  浏览次数:456次

      作者:虞吉广  作者单位:盐城市建湖县沿河镇卫生院, 盐城 建湖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治疗1个月。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6.8%,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明显,而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耐受性好,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黄芪注射液,治疗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机理不甚明确,目前认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是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及影响愈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有人提出加用免疫制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疗效。突出表现为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或猝死。其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演变有时酷似急性心肌梗死,如果能早发现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治各种严重并发症,对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2007年4月-2009年4月,我们观察了中西药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4月-2009年4月在我住院患者的6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均符合我国病毒性心肌炎协作组拟定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15岁-42岁,平均28.5岁。62例患者中有发热表现者40例,乏力40例,胸闷、心悸35例,心前区疼痛,面色苍白30例,恶心呕吐18例。心动过速50例,窦性心动过缓10例,心音低钝50例,心力衰竭2例,发病前明确有上呼吸道感染40例,腹泻病史10例,无明显前驱病史12例。

      1.2 实验室检查: Holter及常规心电图改变:频发室性早搏40例(含二、三、四联律及成对早搏),频发房性早搏10例,交界性早搏5例,传导阻滞7例;sT-T改变50例,其中3例T波呈倒置或持续数小时T波倒置。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ThT)改变:LDH 同工酶、CK-MB全部升高。

      1.3 治疗方法: 患者首先给予含镁极化液以及大剂量维生索C、辅酶A、阿昔洛韦同时配合必要的对症治疗如控制心衰、纠正心律失常等。然后加用黄芪注射液,黄芪注射液20-30ml加入1O%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4周。用药前后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学、普通心电图、Holter检查、x光胸片检查,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电图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心电图有一定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无改善。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过治疗后,治疗组62例中,治愈32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8%。

      2.2 不良反应。出现1例过敏性皮疹,停药后消失。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目前最常见的心肌炎类型,以心悸、胸闷、气短、乏力、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往往体质较差,易感受外邪,从而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病情重者则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从而出现难以氧体系生成增多,脂质过氧化增加,肝星状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产生异常[1]。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有两种学说,一是病毒感染直接损伤心肌;二是病毒感染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损伤心肌。国外学者认为本病的细胞免疫反应起主导作用[2]。有研究提示免疫损伤是心肌炎发病的一种重要因素。NK细胞、LAK细胞活性测定显示二者活性明显降低[3]。NK细胞是病毒性心肌炎早期主要的炎性浸润细胞,可直接作用与病毒感染的心肌细胞,主要通过释放穿孔素途径溶解细胞,达到清除病毒的作用。LAK细胞是由T细胞在IL-2的诱导下转变而来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杀灭清除病原体作用[4]。NK细胞、LAK细胞的活性的降低,说明VMC患者细胞免疫低下,机体免疫系统不能有效地清除感染的病毒,提示临床医生在治疗VMC时适当应用一些免疫调节剂,可能有利于疾病恢复。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黄芪含有多糖、皂甙、黄酮和多种微量元索等。皂甙类有明显的抗病毒及正性肌力作用,多糖类则明显有调节免疫的功能[5]。黄芪对干扰素系统有激活作用,在淋巴细胞中可诱生 干扰素,还有清除自由基、抗心律失常及缩短心室晚电位的时限等作用 ,黄芪尚具有稳定缺血心肌细胞膜的损伤及利尿、抑菌、增强心肌收缩、扩张血管、加快血流速度、促进抗体产生等作用。本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明显,而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耐受性好,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不过在治疗中应加强护理,应根据病情控制静脉输液速度,加强皮肤护理,饮食以低盐易消化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进食。准确记录出现入量,注意观察利尿药的效果,注意观察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防止水电解质失调而诱发心律失常。定时测量血压,调节血管扩张药物的量及速度,维持血压在所需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雄杰,曾武涛,洪建康,等.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左心功能的影响[J].新医学,2003,12(12):746-747.

      [2] 李勤,李秉芝,刘宏.参附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08,14(8):1247.

      [3] 吴铁吉.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修订草案)[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38(2):75-75.

      [4] 严章林,陶谦民,张芙荣,等.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l5例临床分析[J].浙光医学,2004,26:285.

      [5] 胥耀文,陈君柱.酷似心肌梗死的重症病毒性心肌炎l5铡[J].浙光医学,2004,26:291.

    ↑上一篇:126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院前临床急救分析
    ↓下一篇:有关脑钠肽与心力衰竭的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