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动脉压迫器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1-08-11 浏览次数:449次
作者:华先平,方志成,许海军,王玮 作者单位: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湖北 十堰 442000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动脉压迫器,止血
股动脉穿刺是目前介入检查的主要路径。对于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处理,传统方法是徒手压迫穿刺点止血约15~30 min后再行绷带包扎沙袋压迫20~24 h,患者制动时间过长,腹胀、尿潴留、腰腿痛等不良反应多,故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方法丞待改进[1-2]。动脉压迫器止血法近年在国内开始逐步应用,部分观察结果提示该法具有较多的优点[3-4]。在此,本文对我院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患者使用压迫器止血的临床应用观察效果作一总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月-2008年12月于我院临床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并接受CAG的患者共5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压迫器组288例,男190例, 女98例,平均年龄63岁;人工压迫组292例,男性189例,女性103例,平均年龄66岁。两组患者在接受CAG前均接受阿司匹林300 mg,术中根据需要充分肝素化。
1.2 方法
1.2.1 主要设备:动脉压迫器(天津怡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主要由固定胶带、椭圆形压板、基座、螺旋手柄组成。
1.2.2 止血方法:人工压迫组在CAG结束后行徒手压迫止血15~30 min后绷带加压包扎及沙袋压迫20~24 h。压迫器组在CAG完成后即刻进行, 操作方法:首先将动脉鞘管适度外撤, 摸清鞘管进入血管的位置,然后碘伏消毒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 将压迫器椭圆形压板压紧血管穿刺点上方1~2 cm,充分固定胶带, 顺时针方向旋转螺旋手柄6~8周后(螺旋手柄每旋转1周,压板的上下距离变化为4~5 mm, 平均旋转6~8周,即压板下压27~36 mm), 拔除动脉鞘管, 通过胶带孔隙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 酌情加压, 压力以能触到足背动脉搏动为宜。约2 h后即可适当减压,约6 h后, 患者可缓慢翻身,坐起小便,8 h后,可解除压迫器,下床活动。在此期间,可逆时针旋转螺旋手柄1~3次,每次1周进行减压。
1.3 观察指标
两组制动时间及血肿、假性动脉瘤、皮肤破溃和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制动时间采用t检验。
2 结果
表1 两组止血效果各指标比较注:与人工压迫组比较,*P<0.05
3 讨论
CAG术后血管穿刺部位的处理,部分医院使用血管缝合器或封堵器止血,但因技术要求高且价格昂贵,极大的限制了其临床应用[5]。目前常用方法仍是人工压迫止血,但该止血方法具有制动时间过长,患者诸多不适,手术医师体力消耗较大等不可纠正的缺点。
压迫器止血法作为一种新的止血方法已投入临床应用。正确使用压迫器是保证止血效果的关键。本文观察显示,压迫器组制动时间较人工压迫组显著缩短,而血肿和假性动脉瘤发生率较人工压迫组并无显著性差异,提示压迫器压迫8 h可以安全彻底止血。人工压迫止血速度较慢,徒手压迫时间长,止血后需要继续加压包扎,制动时间达20 h以上,患者多会出现腰背痛、腹胀、大小便困难等不良反应。因制动时间长,患者为缓解不适而弯曲下肢以及手术者在进行人工压迫时耗费了大量体力、身体疲倦而在徒手长时间压迫后,压迫力量不足,可能有增加血肿和假性动脉瘤发生率的趋势。压迫器因压迫力量集中,止血效果彻底,无假性动脉瘤发生。本组有3例发生血肿,其中2例肥胖患者由于压迫器歪斜导致血肿,与压迫局部脂肪组织太厚及身体翻动导致止血器压板与穿刺口压迫位置偏移有关,故肥胖者可能更适于徒手压迫;另1例血肿患者是由于胶布粘贴时没有足够用力牵拉而导致螺旋手柄旋转到尽头而足背动脉仍然搏动有力,造成压迫止血不彻底所致。
皮肤破溃是压迫器组独有的并发症。该组有4例(1.39%)患者压迫前均明确没有胶布粘贴过敏史而出现胶带过敏,表现为固定后数小时出现胶带粘贴部位皮肤瘙痒和/或刺痛,压迫结束去掉胶带时发现皮肤已有水泡形成,造成不可避免的局限性皮肤撕脱,局部给予涂擦龙胆紫1~2 d后即可干燥愈合,故对有明确的胶布粘贴过敏史患者禁用压迫器;对没有胶布过敏史的患者若在压迫过程中出现皮肤瘙痒和/或刺痛,应及时去掉压迫器而改为人工压迫止血,以免造成严重的皮肤撕脱伤,甚至继发感染,继续压迫的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压迫器组出现迷走神经反射,从而导致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人工压迫组,有显著性差异。在压迫器组,该并发症常常发生在固定后约20~30 min,少数发生在固定后约1 h;人工压迫常常发生在徒手压迫的10~20 min,两种压迫方法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和时间差异与局部压迫的力度有关,压迫器因压迫力量集中,压迫初期疼痛较明显,因而更容易发生迷走反射,故在压迫器固定后的至少1 h内均应严密观察血压和心率,发现血压和/或心率有减慢趋势时立即给予补液、阿托品静脉注射提高心率,一般不会继发更严重的后果,多无需给予升压药物。
压迫器可起到即刻止血效果,止血更彻底,显著缩短了制动时间, 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能减轻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虽然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要高于人工压迫组,但只要应用方法正确,可以预防。故该临床观察认为,对CAG术后患者穿刺部位的处理,临床上可以有选择性的应用压迫器。
【参考文献】
[1]Yigit F,Sezgin AT,Erol T,et al.An experience on radial versus femoral approach for diagnostic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Turkey[J].Anadolu Kardiyol Derg,2006,6(3):229-234.
[2]Aksoy M,Becquemin JP,Desgranges P,et,al.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ngioseal in therapeutic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s[J].Eur J Vasc Endovasc Surg,2006,32(1):90-93.
[3]刘军翔,宋冬林,刘新林,等.股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荟萃,2009,24(3):527-529.
[4]高伟栋,赖浚兴,张学芳,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动脉压迫止血器的临床应用[J].临床荟萃,2009,24(2):314-315.
[5]Applegate RJ,Sacrinty M,Kutcher MA,et al.Vascular complications with newer generations of angioseal vascular closure devices[J].J Interv Cardiol,2006,19(1):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