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与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1-08-12 浏览次数:471次
作者:张红岩,戎秀格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康复医疗中心(张红岩);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戎秀格)
【关键词】 冠心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同型半胱氨酸
多种危险因子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1],近年来发现血清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抗体(OXLDLAb)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对7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检查证实的冠心病患者测定OXLDLAb与HCY,探讨两者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0月至2008年4月唐山市工人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74例,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主要分支(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至少1支病变狭窄程度50%以上。按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SAP组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平均年龄(55±10)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6±5) kg/m2。UAP组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5±13)岁;平均BMI (26±4) kg/m2。AMI组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55±13)岁;平均BMI(26±4) kg/m2。冠心病患者在AMI和UAP组中,根据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有50%以上狭窄的病变支数分为3支病变组(15例)和非3支病变组(35例),同时选取本院健康查体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11)岁;平均BMI(26±3)kg/m2。所有病例均排除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感染、出血、栓塞、自身免疫病等其他疾病。
1.2 标本采集 对照组和SAP组皆空腹12 h以上取静脉血,UAP组和AMI组入院即刻采取静脉血。普通管采静脉血2 000 r/min离心5 min,分离血清用于OXLDLAb和HCY测定。
1.3 测定方法 HCY采用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九强公司的试剂循环酶法测定;OXLDLAb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由Biomedica公司提供,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组HCY和oxLDLAb水平比较。
2.2 AMI与UAP组冠脉造影3支病变组与非3支病变组间HCY和oxLDLAb的比较。
3 讨论
HCY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可能与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细胞增生及凝血系统功能紊乱有关[2]。Wu等[3]报道HCY与LDL有关;Nygard等[4]研究表明HCY与总胆固醇水平、血压呈正相关,与体育锻炼呈负相关。血HCY水平每增加5 μmol/L可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危险性增加50%,这一危险程度与胆固醇水平增加20 mg/dl相当。国外有研究认为HCY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存在强烈的相关性[5]。因此,降低冠心病患者HCY的浓度,是提高冠心病患者生存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OXLDLAb的升高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关,且独立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HDLC水平。OXLDLAb增高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呈正相关,与踝肱指数(ABI)呈负相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预测作用[6,7]。有报道LDL氧化修饰后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进展中起了重要作用[7],而有些研究者认为OXLDLAb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预防作用[8],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清HCY与OXLDLAb水平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说明HCY与OXLDLAb水平与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与稳定性有直接关系,而且是导致AMI等急性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定期检测血清HCY和OXLDL的含量不仅可以有效地预测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而且如能有效控制二者在血液中的含量,能够对未来冠心病的发病起到控制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金波,夏岳,戚国庆,等.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关系探讨.河北医药,2007,29:111113.
2 Mayer EL, Jacobsen DW, Robinson K,et al.Homocysteine and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JACC,1996,27:517527.
3 Wu LL,Wu J,Hunt SC,et al.Plasma homocyst(e)ine as a risk factor for early familial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lin Chem ,1994,40:552561.
4 Nygard O,Vollset SE,Refsum H,et al.Total plasma homocysteine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profile:The Hordaland homocysteine study.JAMA,1995,274:15261533.
5 Nygard O,Nordrehaug JE,Refsum H,et al.Plasma homocysteine levels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N Engl J Med,1997,337:230.
6 Piarulli F,Lapolla A,Sartore G,et al.Autoantibodies against oxidized LDLs and atherosclerosis in type 2 diabetes.Diabetes Care,2005,28:653657.
7 王群山,陆国平.抗OXLDL抗体的检测与动脉粥样硬化.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2003,30:2527.
8 Fukumoto M,Shoji T,Emoto M,et al.Antibodies against oxidized LDL and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a healthy population.Arterioscler Thromb Vase Biol,2000,20:70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