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胰激肽原酶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08-16  浏览次数:487次

      作者:王莉,王洪伟  作者单位: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摘要】 目的 观察胰激肽原酶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口服药物胰激肽原酶,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进行对比动态观察。结果 治疗3个月后胰激肽原酶治疗组的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血小板聚集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其中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胰激肽原酶对老年人冠心病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从而缓解并防止心绞痛、脑供血不全症状的发生。

      【关键词】 胰激肽原酶,血液流变性,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检测冠心病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大多呈现出浓、粘、聚、凝样改变,血液粘稠,而导致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变形指数等指标增高。微循环的管袢形态、血液流态、袢周状态积分值及总积分值也均高于健康人,笔者将门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应用胰激肽原酶进行治疗,在用药前后对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方面进行监测对比,其指标发生明显变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老年冠心病患者117例,男86例,女31例,年龄56~86岁。参照WHO所公布的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命名、诊断标准及我国进一步细化分型标准。入院治疗前两组均未用抗血小板凝聚性药物、降纤维蛋白药物及抗凝剂药物。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两组,阿司匹林组及胰激肽原酶组。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保持安静、坐位采血,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程度等各个方面条件相似。阿司匹林组:58例,平均年龄68岁;胰激肽原酶组:59例,平均年龄67岁。均采取清晨时静脉血4ml,4h内,25℃气温下,由专人专门仪器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将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统计学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性数值比较

      3 讨论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处于高浓、高粘、高聚、高凝、低纤溶状态。这与国内外一些资料报道结果相一致。其治疗前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变化显示,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指标、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变形指数等指标明显高于治疗后。胰激肽原酶具有降解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的作用,使凝血系统激活、红细胞聚集双重受抑。改善冠脉狭窄处血流状态,增加对心肌的血流灌注从而达到治疗心绞痛,预防心肌梗死的作用。其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的a链,释放A肽(A肽的减少使纤维蛋白原断链,形成可溶的单体或形成不稳定的核散的纤维蛋白三合聚集,这两种形式的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物质均易被纤溶系统的网织内皮系统吞噬而分解、转化、排泄,而使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具有明显的降纤、防栓的作用,从而改善血液粘稠性及血液粘滞性。本文观察到胰激肽原酶与经典的降血小板聚集防治血栓性疾病的药物阿司匹林的作用相似,在药物治疗中又增加了一种选择。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对防止老年人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积极、广泛的临床指导意义。

    ↑上一篇:影响高血压病人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多因素分析
    ↓下一篇: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脂代谢参数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