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系统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的评价

    发表时间:2011-08-23  浏览次数:450次

      作者:孔小玲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体检中心 ,广东珠海 519000

      【摘要】目的 观察系统健康教育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本院体检中心或住院的136名2级(中危)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系统健康教育组 (Ⅰ组,n=70) 和普通健康教育组(Ⅱ组,n=66),其中Ⅰ组接受药物治疗和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健康教育,Ⅱ组接受药物治疗和一般卫生宣教。1a后进行干预效果的比较和分析,并评价康复效果。结果 Ⅰ组血压控制效果、高血压相关知识合格率、相关行为转变率、超重人员比例等组内干预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相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Ⅱ组组内前后对照,仅低脂低盐饮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健康教育一方面可提高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因、病情、主要危险因素、预防并发症和药物治知识方面的认识;另一方面,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改善疗效,减少并发症和减轻患者负担均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护理程序,系统健康教育,原发性高血压,干预

      在高危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高血压一级防治,可从源头上控制发病。但是,对已发病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如何运用健康教育和健康教促进手段进行二级预防,延缓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探讨。本文从2006年5月起在本院住院或门诊确诊为2级(中危)的高血压患者实施以系统健康教育+药物控制的高血压治疗,并与普通健康教育(卫生宣教)+药物治疗组进行比较,随访追踪1a,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5月起本院体检中心或住院高血压患者共136例,其中男88例,女48例,所有病例均初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并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用本)》高血压定义和标准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2级(中危)[1],未服用过降压药物,排除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肝肾疾病患者,并排除可能需服用3种以上降压药物患者。

      1.2 研究方法

      为了避免由于肥胖等原因干扰研究,根据体重指数(BMI)将患者分为正常体重(BMI≤24.9)、超重(BMI=2527.9)和肥胖(BMI≥28)分层,并随机分成系统健康教育组(Ⅰ组,n=70)和普通健康教育组 (Ⅱ组,n=66),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BMI和1a后统计降压药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3 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ACE1的卡托普利和钙拮抗剂硝苯地平控释剂,剂量根据病情有所调整。此外,Ⅰ组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比较均P>0.05。

      参考傅江媛等[2]的方法,先进行认知缺陷问卷调查,再对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知、信、行”健康教育。具体地说,先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健康状况和基本情况评估,形成护理诊断,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实施计划和最后评价效果再进行下一轮的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咨询,介绍血压测量基本知识并教会患者家属测量(测量结果记录入健康手册),低脂低盐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每天持之以恒的适量运动、降压药物服用常识,对医嘱的依从性的重要性等内容,未复诊的患者每月电话或上门回访1次。Ⅱ组患者仅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卫生宣教),实施的卫生宣教内容是发放高血压防治手册(内含高血压病饮食、运动、睡眠、药物治疗方面的知识和建议),要求参观健康教育墙报,预告专家热线和义诊,建议监测血压和定期复诊等。

      1.4 评价内容

      两组患者入选前和干预满1a后均进行问卷调查和相关体检,问卷为自行设计,共30个问题,内容涉及高血压防治基础知识、相关行为方面和自我管理技能等方面,答案均为二项选择,答对率达60%以上者视为合格。服药种类和剂量从病历中了解。体检内容为测量血压、身高体重(BMI)、查眼底(动脉用KeithWagener法分级)、尿常规和24 h尿蛋白定量、血脂、肝肾功能等,并进行心电图检查。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最后录入计算机,用SAS 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配对t或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比较

      Ⅰ、Ⅱ组干预1a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或0.05),且以Ⅰ组降低得更为明显(P<0.0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有关观察指标的改变

      Ⅰ组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合格率、相关行为转变率、超重人员比例等组内干预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Ⅱ组相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Ⅱ组组内前后对照,仅低脂低盐饮食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比较组内干预前后自身对照*P<0.05,**P<0.01;两组干预1a后比较均P<0.01。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未明,并且起病隐蔽,病因预防缺乏有效方法。近年的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除与遗传因素外,种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肥胖、久坐和缺乏运动、嗜好咸食、长期工作和生活过度紧张、性格急躁、高脂和高糖饮食均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危险因素易被人们忽略,因而在全社会人群中实施高血压病一级预防的效果不够理想[3]。健康教育是指导患者掌握有关疾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又是一种科学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包括持续循环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5个步骤,对高血压病患者来说,系统健康教育更加有针对性,达到知己知彼、缺什么补什么、对症下药的目的,因而对病程进展的控制有较好的效果。  两组干预前后有关观察指标的改变情况 干预前后组内自身比较☆P<0.05, ☆☆P<0.01;不同健康教育后组间比较※P<0.05, ※※P<0.01;其余P>0.05。

      结果显示,在药物治疗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Ⅰ组血压下降幅度较大,血压也控制在理想范围(P<0.01),Ⅰ组组内前后自身对照, 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药物+系统健康教育双管齐下的方式更利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情控制。从表3可以看出,Ⅰ组患者对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危险因素和防治等方面有较好的认识,因而在调查问卷中对高血压防治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其合格率与Ⅱ组相比和组内系统健康教育实施前后自身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系统健康教育后,Ⅰ组患者在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能认真做好非药物治疗,也即改变相关行为,做到较好地控制盐的摄入、坚持适量和持之以恒的运动、减轻体重、提高遵嘱服药的依从性,相关行为转变例数与Ⅱ组相比,除定期复诊一项外,其余几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Ⅱ组仅低脂低盐饮食组内前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结果还显示,控制超重(BMI≤24.9),Ⅰ组系统健康教育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以上结果说明,运用护理程序的系统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对原发性高血压基本知识、非药物治疗方法和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远离危险因素,建立良好的遵嘱服药的依从性,从而减慢疾病的进程,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医生要加强对高血压病防治的继续教育[4],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又要重视健康教育,特别是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使患者有针对性采取相应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对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用本)[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12):10601064.

      [2] 傅江媛,李薇,陈哲.冠心病病人健康教育两种方法的对比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2):5657.

      [3] 凌培敏,韩雪.社区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策略思考[J].中国健康教育,2001,17(10):621.

      [4] 武阳丰,王增武,高润霖.中国医疗卫生人员高血压防治观念和防治知识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3):264269.

     

    ↑上一篇: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2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吡格列酮对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