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消心痛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4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24  浏览次数:431次

      作者:陈劢  作者单位:843000 新疆阿克苏市农一师医院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极常见的危重症,多见于老年人,常是不同病因引起的器质性心脏病的主要并发症,随着人群年龄的老化、冠心病治疗水平提高,患者存活时间延长,心衰发病率日益增高,若不及时治疗愈后差,病死率高。我们应用消心痛扩血管,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自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我院内科收治的168例因冠心病、高血压、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符合WHO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并按照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法分级。病例用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4例,男47例,女37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2岁;冠心病44例,高血压36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心功能均为Ⅳ级;对照组84例,男48例,女36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9岁;冠心病47例,肺心病37例,心功能Ⅲ级46例,Ⅳ38例。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利尿、强心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应用基础上,用二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10 mg 加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缓慢滴入(2~5 mg/h),加生脉注射液6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 d。对照组按常规治疗,用消心痛10 mg加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缓慢滴入(2~5 mg/h),疗程一致。

      1.3 疗效判定

      心功能改善Ⅲ级为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为有效,心功能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数加有效数之和/总观察×100%。

      2 结果

      2.1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心功能测定

      治疗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FF),心排血量(CP)。治疗前LVEF(43.2±2.4)%,CP(4.02±0.24)L/min;治疗后LVEF(54.2±1.5)%,CP(5.18±0.17)L/min。其心功能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常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病情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住院率及病死率均高,所以我们必须积极治疗,常规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及长期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修复性治疗,防止和延缓心室重塑的发展,从而降低心衰的住院率和病死率,患者住院期间选用消心痛,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扩张外周静脉、肺小动脉及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静脉供血,有可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从而改善心功能。生脉注射液主要药物成份为:红参、麦冬、五味子。临床研究证明有以下药理作用:(1)增加灌冠脉血流量和心肌营养的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调整心肌代谢,降低心肌耗氧量和耗能量,提高耐缺氧能力,促进损伤心肌DNA的合成,加速其修复;抑制心肌细胞膜ATP酶活性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改善左心功能。而具有强心作用。降低血管阻力,减少心室收缩后残余血量,从而减少舒张期心室容量。(2)可使前列腺E2(PGE2)、6酮前列腺素F1合成增加:血栓素B2形成减少,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减少纤维蛋白原,促进纤溶过程,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迅速而全面地改善血流动力学参数。(3)能显著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对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有良好效果。(4)减低心率作用,减少心肌耗氧量[1-4]。所以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消心痛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短时间即可增加心肌收缩率,提高心输出量,产生强心甙样作用,且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强左室收缩功能。其降低心率作用可拮抗消心痛引起心率增快的副作用,如二者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可缩短病程,减少住院时间,治疗过程中用药3~4 d,症状、体征可明显改善,1周后LVEF、CP明显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生脉注射液用药过程中,无明显副作用发生,偶见患者用药后出现潮热感,可耐受,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故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董泉珍,陈可翼,涂秀华,等.生脉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血流动力学效应.中华心血管杂志,1984,12:58.

      2 孙晓裴,丛培玲,伊长华,等.生脉散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血液动力学研究.济宁医学院学报,1993,16:21-25.

      3 李惠,金辛安,霍艳明.生脉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即刻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中国危重病急救学,2003,12:572-573.

      4 王晓梅,刘艳玲,代碧荣.生脉注射液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7:8.

    ↑上一篇: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康复治疗及预防
    ↓下一篇: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