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康复治疗及预防

    发表时间:2011-08-24  浏览次数:456次

      作者:梁贯洲,施晓伟  作者单位:264002 山东烟台,解放军第107医院

      【关键词】 先天性长QT综合征 康复治疗 预防

      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先天性疾病,经常伴有家族遗传倾向,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临床上易因情绪激动和体力劳动而诱发尖端扭转性室速(Tdp)、心室颤动,导致晕厥和猝死。有症状的患者,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很高,Schwartz等报道首发晕厥后,1年内病死率高达20%,10年内病死率接近50%[1],随着LQTS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的进展,LQTS发病率也比以前估计的更高,Vincent估计其发病率为万分之一至万分之二[2],比较少见,但不罕见,因此如何预防LQTS晕厥的复发,对LQTS的康复尤为重要。我院自1998年共收治3例,简要总结一下。

      1 病例介绍

      例1,女,29岁,医师,反复发作性晕厥10年。多次疑诊为癫痫,1998年5月25日因晕厥发作再次以“病毒性脑炎,癫痫”入院。入院后多次发作晕厥,均自然好转,最后一次心电图示:尖端扭转性室速,心率250次/min,持续19s,经心前区叩击及体外直流电击,转为窦性心律。发作前QT间期680ms,U波宽大,T波增宽,血清钾3.13mmol/L。恢复期口服心得安10mg,3次/日,坚持口服1年,未再发作。随后停药,于2001年6月因劳累过度,2001年11月夜间受惊吓,再次发作晕厥。家族中其父心电图QT间期540ms,心率75次/min,祖父心电图QT间期520ms,心率60次/min,均否认晕厥发生。例2,女,11岁,1998年8月12日以“癫痫”入院,足月顺产,自幼聋哑,智力发育正常。曾疑诊为“病毒性心肌炎”。近4年来多次发作晕厥,多因劳累诱发,心电图示:窦性心律,QT间期540ms,心率70次/min,U波高尖,口服心得安10mg,3次/日,QT间期缩短至430ms,至今未再发作。例3,女,13岁,系例2之姐,先天性耳聋,常有黑朦发作,心电图示,QT间期500ms,心率72次/min,U波高尖,口服心得安10mg,3次/日,至今未再发作。

      2 讨论

      2.1 先天性LQTS的典型临床症状 为反复短暂性晕厥和心源性猝死,常无前驱症状,晕厥发作时多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四肢抽搐,易被误诊为神经源性晕厥,最易被误诊为癫痫,因此遇到不明原因晕厥的病人,尤其是儿童和年轻人,应尽快做心电图,并仔细测量QT及QTc,筛查其家系的心电图,以免贻误诊治。

      2.2 LQTS诊断 应积极预防Tdp及室颤的发生。LQST病人最易发生Tdp及心室颤动,发生Tdp前多有T波改变,主要的表现是T波电交替和T波切迹。T波电交替是T波的极性或振幅的逐博交替,可以在静息时短暂出现,但更多见于运动或精神紧张时,且常是Tdp发生前出现,是识别高危病人的一个重要而且非常直观的心电图信号。因此LQTS病人,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尽早发现危险信号,及时处理。

      2.3 LQTS B超检查 目前已证明LQTS不但是心电疾病,引起心电图学异常,心脏B超检查中亦常有异常发现。主要是:(1)心室收缩早期增厚速率增加;(2)心室收缩晚期增厚速率减慢而出现平台期,有时可出现次峰。这些B超异常更常见于有症状的病人,亦是LQTS病人发生晕厥和恶性心律失常的高危指标。因此LQTS病人应常规行心脏B超检查,对发现以上B超异常者,宜严密随访[3]。

      2.4 向病人家属宣讲相关知识 LQTS病人易发生Tdp及室颤致猝死,因此医务人员应向LQTS家属及其同事宣讲有关此方面的知识,如LQTS病人突发晕厥应现场平放后进行心前区叩击,使其转为窦性心律,为抢救赢得时间。

      2.5 LQTS病人避免危险、刺激性运动及情绪波动 LQTS病人发生晕厥和猝死大多数出现在运动(如跑步、游泳),情绪激动(如恐惧、害怕、生气和惊吓)时,与LQTS的基因类型有关,LQTS1和LQTS5多发生于运动和情绪激动时,LQTS3多发生于睡觉时,因此嘱LQTS病人勿参加危险及刺激性运动项目,如游泳及过山车等。同时开导病人乐观向上,性格开朗,不要有太大的情绪波动,保持居住环境的安静,避免病人突然惊醒(恶梦、闹钟、电话铃)和突然响声等。

      2.6 LQTS多见于女性 妇女月经期及产褥期晕厥发作比较频繁,于该期复查心电图及心脏B超,以早期发现危险信号。

      2.7 LQT1和LQT2基因携带者QTc值的范围较宽 且与正常人的QTc值有较大范围的重叠,对于QTc处于临界状态(0.44~0.47s)的患者需进一步进行运动试验及动态心电图检查。

      2.8 检测血钾 LQT2的患者由于Ikr通道功能受阻,故通过补钾增加细胞外钾离子浓度也取得良好效果,患者应平衡膳食,尤应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和水果如柑橘,西红柿等,避免应用失钾性利尿剂,如必须应用应密切检测血浆中钾的水平,可同时口服或静脉补钾,及时纠正低钾血症。

      2.9 晕厥发生的诱因 体力负荷如运动、劳累、排便皆是晕厥发生的诱因,因此应保持大便通畅,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香蕉及红薯等通便食物。

      2.10 LQTS的治疗 β受体阻滞剂是LQTS的主要治疗手段,尤其是对肾上腺素依赖的LQTS类型,如LQT1、LQT2,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资料表明,患者连续服药晕厥发生率明显下降,QT间期缩短和T波形态改善。停服药物,晕厥发生次数增多。最常用的为心得安,由于用药后心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感乏力、气短。不为LQTS患者接受,可口服西洋参、人参及心室等对抗其副作用。LQT3患者由于INa离子通道功能增加,故使用钠通道阻滞剂如利多卡因或美西律,可明显地减轻症状,缩短QT间期。对心率偏慢或有症状的LQT3型心动过缓病例,可安装心脏起搏器,症状严重者应采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4]。

      【参考文献】

      1 刘金秋,王莹琦,夏云龙,等.先天性长QT综合征7例的临床研究.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1,5(1):18.

      2 张莉,杨琳,崔长琮,等. 遗传性长QT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1997,11:39.

      3 杨钧国.长QT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1998,14(1):4.

      4 于忠祥,陈前,崔长琮.长QT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1,5(1):33.

    ↑上一篇:心力衰竭40例临床分析及抢救治疗
    ↓下一篇:消心痛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84例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