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34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29 浏览次数:413次
作者:罗杰 作者单位: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内一科,四川 内江 64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34例患者常规给予休息、吸氧、利尿剂、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类药物常规处理,待病情稳定,无液体潴留后,加用倍他乐克片,起始剂量 12.5 mg/d,2次/d口服,每 2周剂量加倍,至目标量 100 mg/d,逐步减少传统性抗心力衰竭的药物。结果 34例患者均能耐受倍他乐克的治疗。34例患者心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 34例患者服用倍他乐克对心功能改善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但β受体阻滞剂治疗初期对心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仅适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长期治疗后 2~3个月才见效,需要患者有很好的依从性。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达到目标剂量,不能突然停药,并严密监测临床情况。
【关键词】 倍他乐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β受体阻滞剂由于抑制心肌收缩被禁止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但随着几次大型临床试验的完成证明,长期使用 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临床症状及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和死亡率[1]。建议所有心功能为 Ⅱ~Ⅲ级的患者,病情稳定者均须应用 β受体阻滞剂。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者,而且应尽早应用[2]。本文就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心力衰竭34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34例患者来自本院 2003~2009年住院患者。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龄 32~54岁,平均 43.7岁。诊断扩张型心肌病1~5年,其中病史 1年以上者 28例,平均每年住院2.2次;心功能Ⅱ级 21例、Ⅲ级 13例、Ⅳ级 0例。
1.2 方法 在使用利尿剂、洋地黄和扩血管药的基础上,待病情稳定,无液体潴留后,加用倍他乐克片。起始剂量 12.5 mg/d,2次/d口服,每 2周剂量加倍,至 目标量 100 mg/d,逐步减少传统性抗心力衰竭的药物。
1.3 监测指标 胸闷、气短、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血压、脉搏、呼吸、心率、肺部啰音、心电图等。
2 结 果
34例患者均能耐受倍他乐克的治疗并且心功能有明显改善。1年后,心功能 I级15例、Ⅱ级 13例、Ⅲ级 6例,住院次数减少,平均 1.6次/年,起效时间 8~10周。6个月后,有 13例不需长期服用地高辛;21例地高辛用量减少,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耐量增加。
3 讨 论
扩张型心肌病是心肌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发病以中青年为多见,是一种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扩大 、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最终可导致进行性难治性的心力衰竭,且常伴发室性心律失常,猝死率高。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包括免疫吸附治疗、基因治疗、介入治疗、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心力衰竭晚期可采用非药物治疗,但大多数患者由于经济承受能力差和(或)病情不能耐受,所以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传统的抗 CHF药不能提高 CHF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预后,循证医学证明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的有效药物。β受体阻滞剂的个体差异很大,治疗量应个体化,达到最大耐受量。在静息时的心率不应 <55次/min,在运动时心率增加不应 > 20~30次/min。此 34例患者服用美托洛尔对心功能改善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但β受体阻滞剂治疗初期对心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仅适用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长期治疗后2~3个月才见效,需要患者有很好的依从性。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达到目标剂量,不能突然停药,并严密监测临床情况。
【参考文献】
[1] 金 兰.慢性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 (1):11~13.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