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检测意义

    发表时间:2011-08-31  浏览次数:417次

      作者:胡雪芳,沈春兰,朱奇志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正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昆山 215347

      【摘要】目的:探讨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对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8例,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常规血压检测,比较二者检测所得数据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结果:两种不同方法测得的血压数据存在较大差异,24 h动态监测所得数据收缩压为(148.42±13.55)mm Hg,显著低于常规血压测量所得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4 h动态监测所得数据舒张压为(96.30±11.33)mm Hg,同样显著低于常规血压所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 h动态血压监测较常规血压监测更能有效说明患者血压实际状况,更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病情估测。

      【关键词】 24 h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检测

      所谓24 h动态血压监测就是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对患者血压进行连续性检测,一般每隔30~60 min记录一次数据,记录时间≥22 h,对血压进行综合检测的一种方法[1-2]。本文通过检测我院2008年11月~2009年12月以来的38例高血压患者,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患者,简述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1月~2009年12月住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4~81岁,平均年龄(55±1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3],其中I期高血压12人,II期高血压20人,Ⅲ期高血压6人,所有患者临床上均无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严重肾功能衰竭及脑卒中发生。

      1.2 检测方法:24 h动态血压监测:所有患者测试前1周停服降压药物,采用无锡产的CB-1804-B动态血压监测仪,袖带一般固定在左上臂,下缘距肘窝2 cm,其松紧度以刚能容纳2横指为限,每次监测间隔设置为:日间 30 min/次,夜间60 min/次,记录时间为24 h。受检者日常生活不受限制,有效记录次数必须≥总血压记录次数的80%以上。测试时间为上午9时~次日上午9时,监测过程中避免剧烈活动。常规血压监测:患者到检查室后休息15 min,测量坐位右上肢血压3次,取其平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4 h动态血压与常规血压检测值。不同测量方法测得的血压 注:比较差异,①P<0.05;1mmHg=0.1333kPa

      两种不同方法测得的血压数据存在较大差异,24 h动态监测所得数据收缩压为(148.42±13.55)

      mm Hg,显著低于常规血压测量所得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4 h动态监测所得数据舒张压为(96.30±11.33)mm Hg,同样显著低于常规血压所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时,需从多方面注意,首先,要重视神经,精神因素对血压的影响,护理了人员首先要关心患者,待患者如亲人,做好医患之间的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避免患者因情况紧张,焦虑导致血压升高,不能真实反映患者的血压水平;其次,对于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真性高血压的诊断及药物疗效的判定;再次,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一过性高血压及临界高血压患者,应常规作24 h动态血压监测,能早期明确诊断,采取防治措施。24 h动态血压监测较常规血压监测更能有效说明患者血压实际状况,更有助于临床诊断和病情估测。

      目前,对高血压的诊断一般为偶测数据,即患者就医时所测得的数据,此方法虽然操作简便,但不能全天候的观测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因此,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临床上逐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Pocco MB Nabel EG. Selwyn AP Cireadian zhythms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m J Crdiol 2007:6(59)l3.

      2 NabeL EC,Rocco MB,Barry J,et al. Asymptomatic ischemia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AMAI ,2008,12(257):9-23.

      3 陈悦霞, 张红梅, 应 波,等.透析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及护理观察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 2008,17(1):4.

    ↑上一篇:中药联用血液流变疗法治疗缺血性心脏病57例
    ↓下一篇: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380 例临床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