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尿酸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1-09-01  浏览次数:473次

      作者:覃茜,唐任光,蔡奎,曾冬云,韦彩成,卢璐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2003检本,附属医院输血科,广西百色 53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尿酸(UA)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法检测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以及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TBIL、UA含量,同时分析三者间的关系。结果 CHD患者中AMI组、UAP组和SAP组TBIL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AMI组、UAP组和SAP组UA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CHD各组间TBIL、UA含量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TBIL和UA水平对预测评估冠心病有一定临床价值。

      【关键词】 冠心病;总胆红素;尿酸

      冠心病是目前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心脏疾患,一直被认为与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有关,而这些危险因素不能完全解释冠心病的病因。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血清尿酸和总胆红素变化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1,2],且它们在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含量,了解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对象与方法

      1.检测对象 CHD患者150例,男80例,女70例,平均年龄为62.5±2.7岁,病例选自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病人,符合WHO诊断标准[3],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0例。健康对照组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61.2±2.5岁,选自同期健康体检者,经全面体检及有关实验室检查,无心、脑、肝、肾、内分泌疾病。

      2.检测方法 受检者清晨空腹采血,分离血清后,TBIL、UA以酶法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所用试剂均为四川迈克试剂公司提供,同时,每天在质控在控情况下进行,质控物为英国朗道公司提供。

      3.统计学方法 计量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CHD组与对照组TBIL、UA水平比较 CHD组TBI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UA高于对照组(P<0.01)。

      2.CHD各组与对照组的TBIL、UA水平比较 CHD各组间TBIL、UA含量差异也有高度的显著性(P<0.01)。CHD组间UA水平含量随病情发展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高;TBIL水平含量随病情发展的严重程度而降低。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基础。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表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及氧自由基在AS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AS斑块中的脂质主要来自氧自由基所诱导的LDLC中氧化的脂质的重要环节[4,5]。胆红素是生物体的一种自然的内源性抗氧化剂[6],可有效抑制LDLC的氧化修饰,减少自由基及其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防止AS的形成。血清中的胆红素主要来源有衰老红细胞破坏、降解,小部分来自其他含血红素辅基的蛋白质分解。长期以来,胆红素作为肝胆系统疾病的指标为人们所接受,但很少提及其与AS的关系。Schwertner[1]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首先发现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负相关,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50﹪,CHD的发生率增加47﹪,因此认为低水平的胆红素可能是发生CHD的危险因子[1,2]。在CHD组与对照组TBIL水平比较中,CHD组中的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而CHD组间AMI组低于SAP组和UAP组,表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持续降低对冠状动脉的保护作用减弱,可能是导致冠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尿酸是人体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尿酸在CHD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心肌组织缺血、缺氧,启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等生化反应系统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等氧自由基,而尿酸测定可间接反映氧自由基的水平,同时尿酸可增加血小板的黏附性和聚集性,直接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有关CHD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已有研究证实[2],CHD患者血UA水平较非CHD患者升高,而血尿酸水平与CHD的严重程度间的关系则很少报道,对于血UA是否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仍有争议。有研究表明[7],血UA与年龄、性别、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胰岛素血症和糖尿病等有协同作用,不构成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但也有报道认为[8],UA是CHD的独立致病因子。本资料结果显示,CHD患者的U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HD组间AMI组高于UAP组及SAP组,证明高UA水平可以增加CHD事件的危险。

      因此,TBIL和UA与CHD有密切关系,表明TBIL和UA的检测可以作为CHD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也是反映CHD患者病情严重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Schwertner HA,Jackon WG,Tolam G,et al.Association of low serum concertatino of bilirubin with increased risk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chem,1994,40:18-23.

      [2]Puddu PE,Lanti M,Menotti A,et al.Serum uric for short-term predic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cidence in the Gubbio population study[J].Acta Cardiol,2001,56(4):243-251.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2-273.

      [4]姜志胜,刘乃奎,唐朝枢,等.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8,6(1):72-76.

      [5]马建林,毛焕元.氧自由基与内皮细胞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中的作用[J].临床心血管杂志,1995,11(4):255-256.

      [6]蔡爱玲.冠心病与胆红素代谢[J].国外医学.临床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3,24:133-134.

      [7]李 燕,贾 青.冠心病患者血脂、血尿酸、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测定与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1(18):21-22.

      [8]夏鸿剑,刘维波.血纤维蛋白原和尿酸与冠心病关系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05,3(7):419-420.

    ↑上一篇:高血压的调控
    ↓下一篇: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纤颤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