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1-09-09 浏览次数:445次
作者:刘道群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心内科,233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 根据药物及非药物治疗依从性,对121例30~8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不同年龄段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依从性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针对不同年龄段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特点,采取恰当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治疗措施的落实。
【关键词】 高血压; 健康教育; 治疗依从性; 护理
2004年5月~2006年6月,我们对入住我科的12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和采取恰当的健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1例高血压患者,男76例,女45例,年龄33~80岁。均符合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均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高血压1级25例,高血压2级50例,高血压3级46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就其药物、非药物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见表1。并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3组:40岁以下25例;40~60岁46例,60岁以上50例。住院期间对患者及家属、陪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指导,1个月以后进行药物及非药物治疗依从性评价。不同年龄段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如下。
1.2.1 40岁以下患者
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其健康教育的重点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体重,采用终止高血压的饮食提议,多食水果、蔬菜及含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含量较少的低脂奶制品,减低钠的摄入量(<6 g/d),有规律的有氧活动如轻松散步,每天至少30 min(每周不少于4次),可适量饮酒(<50 g/d)[1]。
1.2.2 40~60岁患者
常需药物治疗加上非药物治疗。因此,其健康教育既要求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等措施同40岁以下患者的非药物治疗的健康教育,又需要药物治疗方面的健康教育。措施是向患者说明高血压及并发症的危害,使其主动配合服药,指导患者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以及漏服药物的后果。心理疏导,一方面向其说明高血压病是可控制的,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要让患者认识到战胜疾病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鼓励患者阅读医学书籍、健康报刊、医学咨询以提高其积极性,从而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2]。
1.2.3 60岁以上患者
也需要药物治疗加上非药物治疗,其健康教育同40~60岁患者的健康教育,但尤为注重的是健康教育不仅要面向患者,还要面向家属及陪护人员,使其能给患者持之以恒的健康生活照顾及正确药物治疗的监督与指导。
2 结果
健康教育后1个月121例患者及家属、陪护人员对药物及非药物治疗依从性均有较大提高,效果显著。
3 讨论
高血压健康教育已被列为治疗高血压病人的主要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和个体治疗方案,适合高血压患者自我医疗护理需求。笔者认为非药物治疗适用于所有高血压病人。平衡膳食、控制体重、参加体育活动、让患者掌握防治知识,提高非药物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尤其对40岁以下患者常为首选。
护士通过健康教育介绍高血压病相关知识,40%患者与遗传因素有关,60%患者与环境因素有关,虽是终身性疾病,但可以控制。对40岁以上人群强调不规律服药的危害性。血压降下来后,停止服药会产生应激反应。血压反弹,反复波动,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健康教育使其意识到高血压患者发挥主观意识,提高药物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3]。
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常因记忆力减退或精力、体力不支而忘记服药及不能按正确生活方式生活。加强对家庭成员及陪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系统在治疗中的顺应性也是健康教育的关键所在[4]。
通过健康教育加强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顾虑、心情乐观、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健康教育又是一项投资少、利国利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项不可低估的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子华,廖玉华.美国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价和治疗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3,19(9):572.
[2]戴俊明,孙蓓燕.新华街道部分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00,103(5):38.
[3]卢洪敏,尹美女.高血压病非药物治疗的健康教育效果与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6):552.
[4]戴俊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研究[J].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3):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