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小儿慢性乙型肝炎的T细胞亚群检测

    发表时间:2009-06-22  浏览次数:648次

    作者:刘燕玲 褚克昙 李敏然 刘芳 张力 王素玲 王永作者单位: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刘燕玲、李敏然、张力、王素玲、王永);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褚克昙);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刘芳) 【关键词】  乙肝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新生儿、婴幼儿及青少年普遍易感, 且在感染HBV 后容易成为隐性感染或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成年后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出现这种临床转归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可能取决于宿主和病毒2方面的因素。国内外研究显示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 特别是特异性的CD+4和CD+8T细胞反应对HBV的清除和疾病的转归有重要的影响,选择我科1998~2007年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103患儿T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旨在探讨乙肝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规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3例小儿CHB均为1998年1月至2007年8月我科门诊和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病理诊断21例。其中男68例,女35例;年龄4~15岁,平均年龄10岁;轻度慢性72例,中度慢性21例,重度慢性10例。另外随机取81例成人CHB作对照,病理诊断34例,男52例,女29例;年龄23~63岁,平均年龄45岁。2组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均排除了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和其他慢性肝病。  1.2      T细胞亚群测定      应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的流式细胞仪和该公司提供的CD3+/CD4+和CD3+/CD8+双染色抗体标记。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2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家族史、输血史、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103例小儿CHB患者中母亲为CHB患者63例,占61.17%,其中小儿母亲妊娠期间曾采取乙肝病毒阻断措施18例,占28.57%;54例小儿出生后有乙肝疫苗接种史,接种率占85.71%。40例无乙肝家族史的小儿中有3例在出生2~9个月时有输血史,占2.9%;其中9例接种了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2.5%。  2.2      小儿CHB患者T细胞亚群的特点      小儿CHB患者CD3+、CD4+T细胞明显低于成人CH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T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小儿CHB轻度、中度、重度患者T细胞亚群比较      轻度患者CD3+、CD4+T细胞明显低于中度和重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8+T细胞轻、中、重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小儿CHB与成人CHB患者T细胞亚群比较(略)

      注:与成人比较,P<0.01        表2      小儿CHB患者轻、中、重度间T细胞亚群的比较(略)

      注:与中、重度比较,*P<0.0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接种,小儿CHB发病率较前已下降,但小儿CHB在乙肝发病人群中仍占一定的比例[1],分析小儿CHB的感染因素除未接受或接受不规范乙肝疫苗注射外,与母婴传播有直接关系[2]。   

     慢性乙肝的发病主要是由HBV引起宿主免疫反应异常,造成肝细胞持续损害。其中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细胞亚群失衡,是导致病情慢性化的主要原因[3]。儿童时期免疫器官处于发育完善阶段,CD3+T细胞、NK细胞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到18岁时接近成人[4],因此儿童时期细胞免疫功能较成人低下。本资料显示:小儿CHB组CD3+、CD4+T细胞均低于成人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持小儿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观点。      CD4+T细胞主要是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包括Th0、Th1和Th2细胞,Th1细胞促进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h2细胞参与抗体介导的免疫应答[5]。儿童时期免疫系统偏向于Th2型,感染HBV后T细胞以分泌IL10、IL4等抗炎细胞因子为特征,下调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免疫[5],同时小儿体内Th1细胞下降,导致IFNγ和IL2等细胞因子分泌不足,影响CTL细胞的活化致敏,而肝细胞内HBV的清除主要依赖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因此HBV难以被清除。小儿CHB患者CD8+T细胞水平较低,CTL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的作用减弱,依赖CTL清除HBV的途径受抑制。因此小儿体内T细胞水平较低,可能是乙肝慢性化的机制之一。      另外本研究显示:小儿CHB轻度患者CD3+、CD4+T细胞明显低于中度和重度,CD8+T细胞在各组间变化不明显,中度组和重度组间T细胞亚群无差异。说明小儿CHB患者以慢性轻度为多见,此类患者由于CD3+、CD4+T细胞降低,因此HBV感染的肝细胞不能被破坏,小儿CHB患者肝脏的炎症反应一般表现较轻,HBV得以长期存活于肝细胞内而且活跃复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0,8:324329.

      2 刘崇柏.我国病毒性肝炎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因素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6:6770.

      3 田瑛,邱志峰,李太生.慢性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和意义.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3543358.

      4 董永绥文编.儿科免疫学.第1版.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9.

      5 毛卫林,陈瑜.T细胞亚群对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作用.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07,34:128130.

    ↑上一篇:小儿地方性斑疹伤寒235例分析
    ↓下一篇:3M透明敷料治疗婴儿脐疝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