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儿科学》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09-09-15  浏览次数:650次

    作者:石琴    作者单位:635000四川达县妇幼保健院

     【关键词】  红霉素 极低体重儿 

    临床资料

        我院于2004年5月~2007年5月对22例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极低体重儿(VLBWI)给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2例,男15例,女7例;对照组19例,男12例,女7例。两组VLBWI在治疗前胎龄、出生体重、阿氏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本组患儿均符合下列条件:出生体重<1500g,适于胎龄儿;无消化道畸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窒息及心肺疾病。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则考虑喂养不耐受:①频繁呕吐,1天超过3次;②奶量不增加或减少,持续3天以上;③胃残余量超过上一次喂养量的1/3或24小时胃残余量超过喂养总量的1/4;④腹胀(24小时腹围增加>1.5cm伴有肠型);⑤胃内咖啡样物,大便潜血阳性;⑥第二周末喂入量<8ml/(kg&middot;次);⑦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明显增加。

        两组均给予问歇鼻胃管喂养;采用同一种早产儿特别配方奶喂养;早开奶,于生后12~36 小时开始喂养,从小剂量开始,开始1~2ml/次,每天每次增加1~2ml:辅助静脉输注5%葡萄液及复方氨基酸,静脉入液量两组无差异,总液体量第1天为50ml/(kg&middot;日),按10~15ml/(kg&middot;日)增加,直至120~150ml/(kg&middot;日)。出现喂养不耐受的常规处理:排除小肠结肠炎,奶量应减少2~4ml或停喂1~2次,排便不畅者予灌畅通便,有晚期代谢性酸中毒者给予纠酸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用量为4mg/(kg&middot;日),每日1次,用药至能耐受肠道营养1周以后。监测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日龄、4周后奶量、足量胃肠营养日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所有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肝功能都正常,用药后无异常。

        讨  论

        随着极低体重儿存活率的提高,其喂养问题也更加明显,由于受胃肠动力影响,VLBWI常存在喂养不耐受现象。

        WLBWI胃肠动力不成熟,胎龄<31周的早产儿小肠几乎没有推进活动,随着胎龄的成熟,蠕动的频率、时间逐渐增加并向下移行,足月时出现清晰可见的Ⅰ、Ⅱ、Ⅲ相移动性复合波(MMC)。因此VLBWI易出现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体征,胃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若喂养不当,可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其预后。全胃肠外营养虽能改善其营养状况,但不利于胃肠动力的成熟,且存在肝胆并发症及其对早产儿肺功能、肝功能、免疫功能、糖代谢等不良反应的问题,受插管等技术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很难在基层医院推广。

        红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抗生素,其胃肠反应如恶心、呕吐、肠痉挛、上腹部疼痛及腹泻等较常见,而研究发现,红霉素的胃肠反应与促动力作用有一定关系。目前,红霉素已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促胃肠动力药物应用于临床,现认为红霉素主要是一种胃动素激动剂,通过与胃黏膜上的胃动素受体结合而促进胃肠蠕动,对全胃肠道均有不同程度的促动力作用,并且对消化道的促动力作用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小剂量时,诱发胃肠道平滑肌收缩,促进胃排空。大剂量可致胃、小肠发生强烈不规则收缩,引起恶心、呕吐。小剂量诱发MMC-Ⅲ的出现,因此本研究对喂养不耐受的VLBWI给予小剂量红霉素(每日4mg/kg)治疗,原有的加奶困难、呕吐、腹胀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提高了喂养耐受性,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日龄、4周末奶量、停止胃肠外营养达足量胃肠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红霉素通过肝脏代谢,可引起肝脏损害。本治疗因剂量小、疗程短,未出现肝脏损害表现,不失为一种可供选择的胃肠促动力药。

    ↑上一篇:儿科静滴室护士与患儿家属的沟通
    ↓下一篇:新生儿先天性右位心并多发畸形1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