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口腔医学》

    电子血压计监测高血压患者拔牙安全性评估

    发表时间:2011-11-09  浏览次数:685次

      作者:李辰或,胡雪珍,李辰佳,游志松  作者单位:325000 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关键词】 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在拔牙中常伴发严重出血或诱发心血管系统的进一步异常,大多需行内科治疗至血压降至基本正常后方可拔牙。国内对此类高危患者较多采用心电监护下拔牙[1]。作者采用电子血压计替代心电监护仪对拔牙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监测,并评估其对高血压患者拔牙的安全性。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选取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研究对象135例,其中男60例,女75例,年龄41~85岁。根据拔牙前内科诊断,按有无高血压既往史分为两组,有高血压既往史80例作为观察组,无高血压史5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入选条件[2]:(1)经内科确定为高血压病,经治疗血压控制在160/95mmHg以下(拔牙安全范围);(2)不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3)术前常规心电图检查无危险性心律失常(即无多源性室性早搏,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Ⅱ级以上。

      1.2 方法

      使用日本欧姆龙752型电子血压计。对于恐惧患者术前半小时给予安定2.5~5mg口服。患者采取半卧位,在2%利多卡因(不含肾上腺素)4~8ml浸润或阻滞麻醉下拔牙。分别于麻醉前4~5min、麻醉后4~5min、拔牙过程中(以分离牙龈到拔除结束止)及拔牙后2~5min测量血压,以沈方杞的标准作为风险高限参考值[3],即高血压患者拔牙前血压应低于180/110mmHg,术中低于180/100 mmHg。一旦血压高于风险值,即刻采取舌下含化硝苯地平10mg进行治疗,5min后再测血压,血压降至180/100mmHg以下,完成手术。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135例拔牙患者均顺利完成拔牙手术。两组患者手术各阶段血压变化见表1。在术后及局麻中,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压均明显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135例在局麻中比术前血压升高36/15 mmHg,手术中比术前升高45/26 mmHg,术后比术前升高14/11 mmHg。手术时间30s~45min。按手术时间分组,30s以内为第1组,31s~5min为第2组,5min以上为第3组。手术时间与血压关系。拔牙手术前、中、后平均血压变化手术时间与血压关系

      3 讨论

      本资料表明,随着拔牙时间增加,患者血压随之升高,而拔牙手术时间的延长基本与手术难度呈正比。第1组患者以高龄患者为主,多为轻度松动的患牙;第2组多为残根冠或因义齿修复需拔除的比较牢固的患牙,采用敲击挺出的方法拔除,尽管从理论上讲并未给患者造成更大的损伤,但对一些患者精神上产生很大的压力;第3组患牙除了5颗阻生牙外,还有一些牙根变异较大的患牙和死髓牙,由于此组患者均较年轻(平均年龄未超过60岁),血管弹性相对较好,且平时血压控制得较稳定,故手术耐受性较好。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拔牙者中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多。拔牙是一种创伤性手术,患者或多或少地对拔牙存在一些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也即心理应激反应[4],刺激引起体内交感神经兴奋而致肾上腺素释放增加,导致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结果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原有病情加重,严重者甚至可能诱发脑血管意外、心源性休克或心源性猝死。高血压患者拔牙目前大多数在心电监护门诊进行。北大医学院自1981年开展心血管疾病拔牙专业门诊,但目前仅少数大型医院开展。作者采用欧姆龙752型智能电子血压计替代心电监护仪监测高血压患者的拔牙过程亦较好地完成了手术,无需内科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多次监测血压,智能电子血压计亦可减少用汞柱型血压计测血压时人为因素所致的误差。

       可看出术中及局麻中血压升高较明显,这说明患者无论是否患高血压,由于手术时精神紧张、疼痛刺激等因素均可促使血压上升,因此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之内尤其重要。沈方杞的研究认为,高血压患者拔牙前血压应低于180/110mmHg,术中低于200/110mmHg[3]。术中血压低于180/100mmHg,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危险性明显降低[5],所以局麻中及术中血压达风险值即予舌下含服硝苯地平。另外有资料报道,心血管病患者的恐惧、紧张、焦虑、睡眠不足或过于劳累所致的精神疲劳等因素比拔牙创伤对患者构成的威胁更大[6],因此对应激性高血压使用安定有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涛. 心电监护下高血压病患者拔牙术的安全性评价.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4):392.

      2 王红茹,张廷发,佟佳宾.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电监测拔牙治疗的观察. 中国临床医生,2000,28(3):37.

      3 沈方杞,刘宁,吕帧.等. 心血管疾病患者拔牙问题.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0,25(1):55.

      4 田明飞,袁振飞,陈冉冉. 519例老年患者拔牙前后心率和血压变化. 口腔医学,2006,26(5):391

      5 张国良,薛振徇,徐礼鲜,等. 高血压患者笑气吸入拔牙临床研究.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37(5):359~360.

      6 谷来有,许玉珠,迟淑艳.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拔牙内科监护与心理护理.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9,17(1):90~91.

    ↑上一篇:导弓式矫治器用于矫治前牙反牙合81例临床报告
    ↓下一篇:下颌智齿对相邻第二磨牙的致龋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