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肿瘤学》

    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性栓塞治疗与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4-01-01  浏览次数:704次

    【摘要】对肝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性栓塞治疗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治疗,50例患者的肝血管瘤病灶均在一定程度的变小,在临床中没有出现极为显著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肝血管瘤,介入性,治疗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是肝内先天性血管畸形,并且其生长速度极为缓慢[1]。对于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上,一直采取的方式是外科手术切除。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快速发展,经供血动脉的海绵状血管瘤栓塞术介入微创疗法,由于具备小创伤、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且适应症较广等优势,成为当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笔者将对我院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接收的5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取介入方式实行肝动脉插管进行治疗,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的5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都经过了B超、CT以及MRI检查的证实,并都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且进行了治疗。其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在20~67岁之间,平均年龄43.5岁。4.3~12cm是患者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大径。

    1.2方法

    50例患者都采取Sedinger技术,通过股动脉穿刺插入5F肝动脉造影导管,必要时撤人2.7FSP微导管到达瘤体靶血管。将8~16mg盐酸平阳霉素与超液化碘油1:1乳化剂通过导管注入到靶血管中。在进行栓塞注入前后,应注入5ml的1%利多卡因,这样能够避免血管痉挛的发生,降低由于血管栓塞之后带给患者的疼痛感。

    对于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直径为4~5cm的,在实行肿瘤靶血管栓塞时,采取8~16mg的盐酸平阳霉素和5~10ml的超液化碘油的乳化剂;之后采取明胶海绵碎块加以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直径大于5cm,在实行上述步骤之后,将SAP永久性栓塞物质注入到瘤体靶血管内。在对全部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之后,随访6~24个月,对患者的肝海绵状血管瘤缩小程度、并发症等情况加以观察。

    2.结果

    通过治疗,50例患者都得到不错的栓塞治疗效果。部分肝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大的,通常会在肿瘤位置发生盐酸平阳霉素乳化剂充盈以及无超液化碘化油的现象。在进行SAP以后能够在肝血管瘤动脉中发现血管截断的情况。在治疗1~6个月之后,患者病灶均在一定程度上缩小,没有出现病灶增大的情况;在临床中没有出现极为显著的不良反应。

    3.讨论

    针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首选的治疗方案就是手术切除,然而由于肿瘤病灶较大,在肿瘤位置存在大血管的情况,手术治疗的难度加大,术中出血量大,手术视野不清,难于一次性完全切除,且将带给患者极大的创伤。在1985年,Burrows等人,研究采取明胶海绵颗粒,通过导管栓塞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之后对于肝海绵状血管瘤疾病,采取肝动脉栓塞予以治疗的方式被广泛推广使用。

    盐酸平阳霉素是由平阳链而生成的一种博莱霉素类抗肿瘤抗生素,可以对癌细胞的代谢功能加以有效的抑制,且加速癌细胞的坏死以及变性。利用盐酸平阳霉素对淋巴瘤、血管瘤等肿瘤加以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动脉中注入该药物可以对肝血管瘤的生长起到抑制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平阳霉素为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无明显影响。

    超液化碘化油和盐酸平阳霉素乳化剂栓塞:正常肝脏由于含有吞噬细胞,一般都具备碘化油去除与分解的功能,然而因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构成是血窦,在其中含有一些纤维隔,薄厚不一,没有正常的血管及吞噬细胞,这就导致碘化油的去除与分解受到一定的制约。在肝海绵状血管瘤中注入超液化碘化油和盐酸平阳霉素乳化剂栓塞,那么就可以发挥缓释治疗的作用。

    SAP永久性栓塞物质是钠盐的乙烯树脂、丙烯树脂以及乙醇的共聚物,形状为球形,具有永久性、无毒且大小能选择等特性。该药物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将自重100倍的盐水吸收掉,且在完成吸收以后依然可以维持其弹力与球形。将SAP永久性栓塞物质放置在离子液体或者是油性液体内,那么它的特性就是能够极为迅速的吸收掉水分,且运用膨胀实现管腔闭塞的目的。在无水乙醇中,SAP的球体直径不会出现改变,直径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 0.02~0.05mm;SAP球体直径在其他液体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大,例如生理盐水、造影剂以及血清等。对于肝海绵状血管瘤较为巨大的,在采取灌注盐酸平阳霉素,且添加碘化油和盐酸平阳霉素乳化剂加以栓塞之后,再采取SAP永久性栓塞物质对肝血管瘤的营养动脉加以供应,进而阻断肿瘤的营养供应,进而使肿瘤体积变小,并纤维化,避免可能出现的肝血管瘤破裂,最终实现肿瘤治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秀一,章万勇,胡道树等.介入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9,20(13):25-26.

    ↑上一篇: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下一篇:以多毛为主要表现的肾上腺皮质瘤1例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