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156例女阴尖锐湿疣临床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0-03-17  浏览次数:710次

    作者:田 林 刘仲杰 廖晓丹 贺文珍

         【摘要】 目的 探讨诊断尖锐湿疣的主要病理学形态。方法 对156例尖锐湿疣确诊病例的9种病理形态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出最常见的特征性改变。结论 诊断尖锐湿疣的准确度,需多种病理形态与临床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尖锐湿疣 诊断 鉴别

          尖锐湿疣(CA)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的性传播疾病,病理学检查是诊断CA的常用手段。而女阴CA易与乳头状瘤性疾病相混淆,本文试图通过156例女阴CA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探讨CA的临床和病理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源于汾阳医院病理科1995~2002年检验的女阴乳头状赘生物共192例,确诊CA156例。发病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29.5岁,20~30岁81例,31~40岁63例,20岁以下及40岁以上共12例。部位:大小阴唇105例,阴道口26例,阴道壁6例,宫颈2例,阴蒂3例,尿道口7例,阴阜1例,会阴6例。局部表现:CA外观呈淡红色或灰褐色,乳头状或菜花状,乳头大小不等,较尖细,有的带蒂。病程1周~数月不等,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有外阴部瘙痒、疼痛、出血或白带增多,但多数患者是因发现局部赘生物而就诊。

        1.2 方法 192例的女阴乳头状赘生物经10%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检查。根据病理诊断标准参考有关文献 [1]  ,确诊CA156例。

        2 病理形态

        CA多呈不规则乳头状生长,乳头较细长,有分支,有纤细的富于血管的结缔组织轴心。表皮棘细胞层增厚143例(91.7%);及基底细胞增生明显124例(79.5%);致表皮增厚144例(92.3%);颗粒层增厚22例(14.1%);表皮呈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向下延伸增宽113例(72.4%);表皮有明显角化过度148例(94.9%)、角化不全132例(84.6%)及角化不良72例(46.2%)。棘细胞层中上部有局灶性或散在空泡细胞,细胞体积大,核大有异型性,染色深,核周有空晕,有的胞浆围绕核周呈放射状细丝样即诊断性挖空细胞152例(97.4%);真皮乳头毛细血管增生扩张142例(91.0%);可见有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126例(80.8%)。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本组156例CA全部位于外阴,其中位于粘膜部位的141例(90.4%),位于粘膜以外部位的15例(9.6%),粘膜部位多见。年龄20~40岁144例(92.3%),以性活跃期感染率最高,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 3.2 CA的诊断 CA的病理诊断结合临床应该是目前最普及而准确的诊断方法,在观察CA病理形态学9项指标中,诊断性挖空细胞、乳头状结构、棘细胞基底细胞增生和角化不全4项尤为重要。本组CA的特点:(1)诊断性挖空细胞,是CA的特征性改变,是诊断CA的主要形态学依据。其形态特征为:体积大,且大小不一,核染色深质粗,核膜边缘不齐,核周有空晕,在空晕区有胞浆细丝与核膜粘连,有的描述为“毛毛虫”或“猫眼” [2]样改变,但不是唯一标准 [3],与本组资料相近,需结合临床及其他病理特征确诊。(2)乳头状结构为CA的最基本形态,乳头尖细为其特征,即使融合成实性片块,其表面仍见有尖细乳头。(3)基底细胞显著增生及棘细胞层增厚,亦为本病的主要特征,并常由此而引起上皮脚延伸增宽出现假上皮瘤样增生,甚至异型增生。(4)角化不全也是CA较为常见的形态学特征。(5)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可有炎症细胞浸润。

        3.3 CA的鉴别诊断 (1)乳头状瘤:CA多为广基无蒂,乳头细尖,且多发,有蔓延趋势和显著自觉症状。而乳头状瘤一般为单发有蒂,无蔓延倾向和自觉症状,乳头扁平。镜下见乳头中心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基底细胞和棘细胞层增厚不明显,无假上皮瘤样增生和诊断性挖空细胞,真皮间质中炎症轻微或无。(2)假性湿疣:假性湿疣与霉菌、滴虫感染引起慢性炎症刺激及妊娠因素有关。其临床特征为小阴唇和阴道前庭对称性分布的鱼子样丘疹,孤立而不融合,触之有颗粒感。病理特征为圆形乳头,游离断面较常见,基底细胞增生及棘层肥厚不明显,不见诊断性挖空细胞,无假上皮瘤样增生,基底平坦呈波浪状。

        参考文献    

        1 陈乐真,沈璐华,李红芬,等.女阴尖锐湿疣与假性湿疣的临床和病理鉴别诊断.中华病理学杂志,1992,21(4):229-231.

        2 朱学俊.皮肤病的组织病理诊断.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123.

        3 黄宗明,杨守京,李青,等.挖空细胞在病理诊断尖锐湿疣中的诊断价值.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1):58-60.

     

    ↑上一篇:Reiter病误诊1例
    ↓下一篇:慢性湿疹合并真菌感染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