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姜黄消痤搽剂治疗体股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发表时间:2010-05-07  浏览次数:627次

      作者:刘文慧 尹磊, 罗 挺, 曹 煜 作者单位:(贵阳医学院附院皮肤科, 贵州 贵阳 550004)

      【关键词】 姜黄消痤搽剂; 体股癣; 药物评价; 治疗结果

      为观察和评价姜黄消痤搽剂治疗体股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2007年12月~2008年7月对该药治疗体股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多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入选标准为18~65岁门诊或住院患者,男女不限,经临床及真菌镜检确诊的体股癣患者,同时做真菌培养,经患者书面同意均可入选。排除标准:前2周局部外用或前4周系统应用过抗真菌药物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怀孕、哺乳期妇女。中止/剔除标准:未按试验方案用药者,自动退出试验者、失访者;因不良事件被迫停药,试验期间合并使用其他有可能影响疗效评价的药物者。

      1.2 方法 根据随机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按2∶1分配。试验组外用姜黄消痤搽剂(贵阳舒美达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149)。对照组外用1%联苯苄唑乳膏(北京四环制药厂),方法均为每日外用药2次,直接涂于患处。连用2周,停药后再随访2周。

      1.3 疗效判断[1] 治疗7 d、治疗2周、停药2周后进行疗效判定,以停药后2周为最终疗效。(1)临床疗效评价:按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四级标准判定,痊愈病例与显效病例合计为有效病例,计算临床有效率。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大于60%;进步: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20%~59%;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小于20%或继续加重。(2)总疗效评价:将临床表现和真菌学结果综合判断,按痊愈、显效、进步、无效四级标准判定。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真菌镜检和培养均阴性;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大于60%,真菌镜检和培养均阴性;进步: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20%~59%,真菌镜检和(或)培养均阳性;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大于20%或继续加重,真菌镜检和(或)培养均阳性。

      1.4 安全性评价 患者每次复诊时,仔细检查和记录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若发生不良事件应详细填写其表现、发生的部位、发生的时间、持续的时间、严重性(轻、中、重)、频率、与药物的相关性(无关、可能不相关、可能相关、无法确定)、采取的措施(停药、继续用药及处理)及转归。

      1.5 统计方法 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χ2检验与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进入临床试验66例。试验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18~65岁,平均(32±14.14)岁;病期(0.25~24月),平均(9.67±7.6)月;治疗前病情积分6~21分,平均(11.32±3.93)分;分离出病原菌44株,阳性率100%,均为红色毛癣菌。对照组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18~52岁),平均(35.55±11.70)岁;病期(0.25~120月),平均(13.60±34.63)月;治疗前病情积分6~17分,平均(10.14±2.53)分;分离出病原菌22株,阳性率100%,其中红色毛癣菌20株,大小孢子菌1株,白色念珠菌1株。对照组22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期、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原菌分布与试验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疗效 治疗中试验组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显效率为63.84%,对照组为64.12%,停药时分别为表1 两组体股癣患者治疗前情况比较

      91.70%;停药后2周分别为97.69%和97.40%。在各时间点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两组比较(见表2)及总疗效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表3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体股癣总疗效比较

      2.3 不良反应 试验组可供安全性评价病例44例,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为22例,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体股癣是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许兰毛癣菌等真菌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癣菌病,以外用药治疗为主,辅以避免密切接触其他患者或有癣病的动物等预防措施,病情严重者也可采用口服药物治疗[2]。中医认为,癣病之状,皮肉隐胗如钱文,渐渐增长,或圆或斜,痛痒,有匡郭,里生虫,搔之有汁。风湿邪气,客于腠里,复值守寒湿,与血气相搏,则血气否涩,发此疾也[3],指出本病的特点和发病机理及治疗上应以祛风除湿止痒为宜。

      姜黄消痤搽剂是我国苗族药方,具有较好的祛风、除湿、止痒之功[4],在临床治疗皮肤癣菌病具有较好的功效。抗真菌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发现,珊瑚姜挥发油对14种浅部和深部真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可能以βterpinene、erpinene4OL为主,以常见的红色毛癣菌为对象。投射电镜观察发现,珊瑚姜挥发油使红色毛癣菌细胞膜明显皱缩,细胞器及细胞核消失,认为可能是R-松油烯、姜黄酮、松油烯-4-醇等的相互协同作用所致[5]。临床疗效观察表明,珊瑚姜治疗皮肤癣菌在平均治愈时间、真菌阴转时间和止痒消炎方面明显优于国内外公认的新抗真菌药物益康唑霜,基本无皮肤过敏或全身不适等副作用[6]。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姜黄消痤搽剂治疗体股癣2周有效率为100%,与常用外用药1%联苯苄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研究中发现,外用姜黄消痤搽剂后一般55 min均能止痒,持续维持1~12 h,这也符合该药每天需用药2次以上的要求。研究表明,姜黄消痤搽剂治疗体股癣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对一些面积比较少的体股癣患者尤为适用;对病情严重者,也可以配合口服用药,缩短病程,减轻疼痛。

      【参考文献】

      [1]Farina MC, Requena L,Sarasa JL,et al.Spinulosis of the face as a manifestation of demodicsosis [J].Br J Dermato,1998(8):901-902.

      [2]阎呼玲,彭振辉,杨森,等.利拉蔡醋乳膏治疗体股癣的临床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杂志,2007(7): 411-413.

      [3]田代华.实用中药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

      [4]曹煜.中药姜黄有效成分抗真菌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皮肤病杂志,1994(6):354-356.

      [5]中药姜黄有效成分抗真菌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4(6):354-356.

      [6]石晶,田亚平.姜黄素对小鼠血浆、脑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的影响[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1996(3):206.

    ↑上一篇:甲砜霉素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35例临床观察
    ↓下一篇: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皮肤光毒性反应31例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