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7例腹主动脉瘤手术麻醉的体会

    发表时间:2009-12-08  浏览次数:722次

    7例腹主动脉瘤手术麻醉的体会作者:杨柳清 李立志 曹殿青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药物麻醉;麻醉,硬膜外    腹主动脉瘤患者常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在行手术切除加人造血管置换术时有一定的危险性,因而对手术麻醉的要求较高。我院自1994年10月至1998年9月共进行7例腹主动脉瘤切除加人造血管置换术,现就手术的麻醉工作体会作一介绍。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  本组7例,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65岁~82岁,平均711岁。ASA分级:Ⅱ级2例,Ⅲ级2例,Ⅳ级2例,Ⅴ级1例;4例择期手术,3例急诊手术。7例均有高血压病和冠心病。5例经MRI诊断为腹主动脉瘤。1例由彩超诊断为腹主动脉瘤并双髂总动脉瘤,1例CT诊断为腹主动脉上段夹层动脉瘤。瘤体最小者25 cm×28 cm,最大者8 cm×10 cm。心电图检查:3例正常,1例偶发性房性早搏,1例窦性心动过缓(HR 50 次/min),2例左心室肥厚(其中1例患者同时伴发有慢支和前列腺肥大并尿道感染)。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予患者用东莨菪碱03 mg皮下注射,鲁米那钠100 mg肌肉注射。硬膜外阻滞取T11~1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麻醉药用16%利多卡因加02%丁卡因的混合液,用量视患者情况而定,穿刺成功后行快速诱导麻和气管插管,全麻诱导采用芬太尼2~3 μg/kg、咪唑安定02 mg/kg或依托咪酯03 mg/kg,琥珀胆碱2 mg/kg静脉注射,继以复合N2OO2Enf吸入,间断静注潘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吸入麻醉药浓度以病人生命体征调节。  13  监测方法  采用惠普多功能监测仪,左桡动脉压连续监测、心电图和SPO2等指标,尿量及右侧颈内静脉穿刺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并于诱导前、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阻断后、主动脉开放后抽取桡动脉血测血气及电解质。  14  术中处理  (1) 腹主动脉阻断前静滴25%甘露醇250 mL并监测尿量,硬膜外给药或加大吸入浓度以加深麻醉,并静滴硝普钠05~08 (μg/kg?min),直至腹主动脉开放前数分钟,使HR、DBP、SBP保持稳定,并略低于麻醉诱导前水平。(2) 缓慢开放腹主动脉,并在血压、CVP监测下加快输血输液,使CVP维持在10~12 cmH2O,使血压维持正常。术中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静脉用5%碳酸氢钠100~200 mL,地塞米松20 mg。2  结果  术中监测麻醉前、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阻断后5 min和开放后5 min的HR、DBP、SBP、pH、PaCO2的变化,经F检验上述指标主动脉阻断前后,开放前后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7例患者术中均无出现麻醉死亡或并发症,术后19~35 d均痊愈出院。  表1  7例患者术中HR、DBP、SBP、pH、PaCO2的检测 (略)3  讨论  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年龄一般较大,且多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等严重心血管疾病,故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手术、麻醉易出现意外。采用全麻加硬膜外阻滞,一方面可扩张外周血管,减少心交感反射,降低不良应激反应,还可控制性降低患者血压,尤其适用于高血压患者。同时通过外周神经阻滞,而减少全麻药用量,有利于辅助术中血流动力学的调整。另一方面可保证患者充分的氧供应和便于呼吸道管理。笔者体会硬膜外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从而避免了因术后疼痛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并减少术后需行机械通气的机会,分析主要改善疼痛性呼吸困难和减少全麻用药之故。此外,主动脉阻断后,外周阻力增加,患者血压多明显升高。若使用小剂量硝普钠并加深麻醉可良好地消除这一不利反应。主要为扩张血管容量,减少回心血量,从而降低心脏前负荷所致。  主动脉阻断期间,因主动脉阻断以下部位缺血,蓄积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开放后大量酸性代谢产物入血,外周血管扩张,可引起血压骤降、心肌抑制等不良反应。我们采用在主动脉开放前适度减浅麻醉,且静注地塞米松20 mg,并根据血pH滴入5%碳酸氢钠100~200 mL,同时缓慢开放主动脉,可部分消除上述不良反应。但应注意酸性血经缓冲后,会引起潮气末PCO2升高,应增加通气量排除过多的CO2。笔者体会若调高呼吸次数2~3 /min即可收到良好效果。  总之,腹主动脉瘤手术麻醉重点在于维持术中、术后血流动力的稳定及重要器官的支持与保护,本文7例患者经全麻加硬膜外麻,经监测麻醉前、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阻断后5 min和主动脉开放后5 min的HR、DBP、SBP、血pH和PaCO2等均无明显变化,因而笔者认为,该种麻醉方法既可维持术中麻醉的平稳又可用于术后镇病,并可使患者早期脱机,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麻醉方式。

    ↑上一篇:麻醉恢复室小儿患者常见并发症的评估与分析
    ↓下一篇: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