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麻醉学》

    胸腔镜肺大泡手术的麻醉体会

    发表时间:2011-07-04  浏览次数:568次

      作者:魏福江,衣秀娜 作者单位: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山东 烟台 264001

      【关键词】 胸腔镜,肺大泡,麻醉

      胸腔镜手术(VATS)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现将近期进行的50例胸腔镜肺大泡手术的麻醉体会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50例患者男34例,女16例,年龄18岁~76岁,ASA均为Ⅰ级~Ⅱ级,其中双侧肺大泡2例,平均手术时间50 min。

      1.2 方法 术前肌肉注射阿托品、鲁米那,静脉注射芬太尼、咪唑安定、丙泊酚、卡肌宁快速诱导,气管内插入35号~39号双腔支气管导管,根据导管插入的深度,遇到的阻力,分别钳夹两侧腔管肺部听诊调整导管的位置,以使左右肺分隔满意。连接麻醉机,继以间断静脉注射卡肌宁、咪唑安定、丙泊酚、芬太尼,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患者翻身固定体位后,为防止导管移位,重新听诊确保导管位置准确。手术开始后行健侧单肺通气,潮气量6 ml/kg~8 ml/kg,呼吸频率14次/min~18次/min,单肺通气时将患侧支气管导管与大气相通以利于患侧肺萎陷,每隔30 min左右吹张术侧肺膜,以利术后恢复及缓解肺分流量的增加,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术毕缓慢吹张萎陷肺后改为双肺通气。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正常及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麻醉过程中常规监测NIBP、HP、ECT、SpO2、PETCO2。

      2 结果

      本组患者双腔支气管插管均顺利,翻身固定体位后左右肺分隔满意。术中血压、心率平稳。单肺通气后有5例SpO2下降至88%~92%,经气管内吸痰后改善,其余SpO2均维持在96%以上,PETCO2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未发生低氧血症。术毕均顺利苏醒拔管,无苏醒延迟、复张性肺水肿及其他麻醉并发症。

      3 讨论

      肺大泡患者常合并气胸,是胸腔镜手术的适应征。行VATS要求手术野充分显露及术侧肺安静,故应采用全身麻醉,插入双腔气管导管行单肺通气以使术侧肺萎陷、肺野安静以便手术操作。体会如下:术前应行术侧胸腔闭式引流。如果未行胸腔闭式引流或患者为双测肺大泡,麻醉诱导前应于患者第二肋间粗针头排气,麻醉诱导时要力求平稳,维持较低气道压避免呛咳、屏气等可致肺内压增高的因素,以避免发生张力性气胸、严重的循环抑制。双腔管的成功定位是是否成功的关键,定位不良是单肺通气时严重低氧血症的主要原因[1]。因此必须确保双腔气管导管插管位置准确到位、左右肺分隔确切。插管成功后,根据导管插入的深度、遇到的阻力,分别钳夹双测腔管进行肺部听诊以调整导管的位置。当患者翻身固定体位后,为防止导管移位,应重新听诊确定,调整导管位置。术中常规监测NIBP、HR、ECG、 SpO2、PETCO2,必要时监测有创血压,做动脉血气分析。加强单肺通气的呼吸管理,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单肺通气时,为了尽可能减少肺内分流,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应吸入纯氧[2],VT 6 ml/kg~8 ml/kg,f 14次/min~18次/min,根据SpO2、PETCO2及气道压力进行调整。必须密切注意SPO2的变化,以保证患者体内的正常供氧。术中如出现低氧血症,SpO2<90%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当气道压力较高时,可能为双腔管位置改变或气管内分泌物较多造成气道不畅所致,应激低氧血症时吸痰及调整导管到位;适当调整呼吸参数,如增加潮气量、呼吸频率及增大吸呼比;仍无改变时,可用一根有一定硬度的细长供氧管,送入术侧支气管导管,吹入2 L/min的纯氧;或用高频喷射呼吸机进行术侧低流量高频通气,低氧血症多可改善。如经上述处理低氧血症仍未改善,应改为双肺通气,积极预防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单肺通气时气体交换不足,肺内分流常导致低氧血症[3],麻醉中应认真吸痰,间断低压缓慢膨肺,注意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避免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释放,诱发肺水肿[4],术中应控制输液不可过多过快,可使用速尿、糖皮质激素等预防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敏学,李兵,刘新民,等.单肺通气麻醉发生低氧血症的因素[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2,2(6):361.

      [2] 王凤学.心胸外科麻醉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35.

      [3] 唐伟贤,肖广钧.气管导管滑入右支气管后并发左肺不张性肺水肿[J].临床麻醉学杂志,1987,3:186.

      [4] 汪松祜,黄怡真.慢性萎缩肺术中复张性肺水肿[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6,131:50.

    ↑上一篇:肝移植术后再次手术1例的麻醉处理
    ↓下一篇:笑气吸入麻醉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