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咽部NK/T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07-09  浏览次数:522次

      作者:努斯来提·阿布都米吉提, 赵素元 作者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感染病科, 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

      鼻、鼻型自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独立的淋巴瘤类型,通常指原发于中线面部,有特殊形态学、免疫表型和生物行为的肿瘤,主要病变部位是鼻腔,我院于2005年11月收治1例咽部NK/T细胞淋巴瘤,现报道如下。

      1病历简介

      患者男,17岁,汉族。2005年11月10日以“反复咽部不适伴发烧2年,加重10 d”为主诉入院,自诉由2003年11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伴发烧,诊断为“化脓性扁桃腺炎”,予以抗生素对症治疗好转,此后每隔20多天发作1次,均按炎症对症治疗可以控制。每次发作均伴有发热,体温38~39℃,间歇期体温正常,在外院使用抗生素8 d治疗无效,经耳鼻喉科诊断为“咽白喉”,转入我科。入院时查体:体温39℃,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0 mmHg(14/9 kPa)。神志清楚,查体合作,面部苍白,指甲和粘膜微白,消瘦。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咽部悬雍垂及前后腭弓,后鼻道布满灰白色的假膜,多层,较厚伴臭味,以左侧为重,不易剥脱。鼻腔通畅,无分泌物,发音正常,无呛咳,咽反射存在下活动正常,略有异物感,颈部无其它阳性体征。心律齐无杂音,肺及腹部均无异常,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检查血常规、肝脏功能、肾脏功能、电解质正常。血清降钙素原<0.5,结核抗体阴性。胸片正常,腹部B超:脾正常高值,肝、胆、胰、肾正常,后腹膜淋巴结无肿大,骨髓分析:大致正常。咽部假膜细菌涂片:G+杆菌(+),G+球菌(++),G-杆菌少许。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已排除白喉。经3周三代头孢治疗,体温略有下降,咽部假膜脱落,仅余右侧腭弓内。但间隔2 d后体温再升,假膜再现,且左侧更甚。再次取组织病检,报告如下:部分组织被覆鳞状上皮粘膜下弥漫性的淋巴细胞浸润,核异型,小到中等大,并见大片坏死,符合NK/T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LCA(+)CD45RO(+),CD43(+),CD56灶性(+)CD3(-),CD20(-),CD45RA(-)。诊断:咽部T细胞淋巴瘤,符合NK/T细胞淋巴瘤。

      2讨论

      对鼻NK/T细胞淋巴瘤的认识和研究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阶段,病变的名称也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变化,由1921年的“恶性肉芽肿”逐步深入,不断更改名称至1994年确定了“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概念,1997年WHO关于恶性淋巴瘤分类草案提出命名,2001年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新分类中正式命名,主要病变部位是鼻腔,其次是腭部和口咽,也可累及外鼻,尤其鼻前庭,其他部位有皮肤和消化道、睾丸、肾、中枢神经系统、脾脏等器官和组织,很少累及淋巴结。主要临床表现为鼻部肿胀、硬腭破坏、眼眶肿胀、皮肤红斑等,主要体征为粘膜溃疡,覆以于痂和脓痂,伴恶臭味,肉芽肿样新生物及局部组织破坏以致穿孔。我国发病率较高,不同地区所占比例不同,北京7%,成都21%,可发生较任何年龄,平均年龄45岁,男女之比3.5∶1,病程短,恶性度较高,预后较差[1]。1994年香港国际淋巴瘤专题研讨会明确3个基本概念[2]:(1)该淋巴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恶性淋巴瘤,瘤细胞表达T细胞分化抗原和自然杀伤细胞相关抗原,有特异的免疫表型和基因型。(2)属于EB病毒相关淋巴瘤。(3)多原发于鼻腔,称鼻NK/T细胞淋巴瘤。原发于呼吸道、消化道或其它部位的NK/T细胞淋巴瘤称NK/T细胞淋巴瘤鼻型。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为其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了客观标准,并提高了诊断水平。本例患者病史2年,局部病变反复发生伴发热,悬雍垂缺失,虽然表面假膜细菌培养如涂片均阳性,抗菌治疗一过性有效,不排除有感染发生和存在。而病变仍呈现进行性发展,再次病检才确定诊断,提示今后对慢性咽部炎症、反复发作、疗效不良者应予以重视,尤其要反复取材,依靠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查手段早期确诊,以早期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复生,刘彤华.肿瘤病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2291230.

      [2]冯云海,殷善开,周慧祥.原发性耳鼻咽喉科学性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J].中华现代耳鼻喉科杂志,2004,1(2):122124.

    ↑上一篇:筛前神经切断术的术前试验
    ↓下一篇:基层医院鼻咽癌误诊原因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