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第一鳃沟瘘管1例

    发表时间:2010-08-03  浏览次数:608次

      作者:王惠霞 杜技端 作者单位:宣化钢铁公司职工医院耳鼻咽喉科,河北 宣化 075100

      【关键词】 第一鳃沟瘘管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43岁,右耳道反复流脓、右耳下反复肿胀10余年。近一年因合并感染,右耳下肿胀破溃,故在外院切开排脓3次。本次入院查体:右侧外耳道软骨部前下壁可见一直径约1mm瘘口,挤压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右耳下肿胀处皮肤多处切口瘢痕。经瘘口流入40%碘油行CT扫描示瘘管自外耳道开口走行达右侧腮腺。入院诊断:第一鳃沟瘘管。全麻下在右耳下皮肤瘢痕处梭形切口向上延至右耳后沟,向上剥离瘘管追踪至茎乳孔附近,去除瘘口周围部分外耳道前下壁骨质并予修补;继向下沿瘘管走向追寻其盲端达腮腺浅叶,并行局部面神经解剖。术后病理报告为鳃沟瘘管,随访1年瘘管无复发。

      2 讨论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鳃裂闭合受限,留有残余的上皮组织则形成囊肿或瘘管。从第一到第四鳃裂均可出现此类畸形,临床上第一鳃裂畸形很少。胚胎第六周,第一鳃弓融合。第一鳃裂瘘管为第一、二鳃弓腹侧部不全融合所致。上颌骨、下颌骨及由三叉神经下颌支支配的咀嚼肌来源于第一鳃弓,由面神经支配的表情肌来源于第二鳃弓。第一、二鳃弓融合时,由面神经元支配的表情肌在上颌部向第一鳃弓迁移,在迁移过程中,面神经被上提。第一鳃裂背侧部加深而形成外耳道,因而第一鳃沟畸形与外耳道及面神经密切相关,面神经多紧贴于畸形内侧。第一鳃裂瘘管在一世纪前已有所认识,但文献报道例数较少,常被误诊为耳周淋巴结炎性肿块,腮腺肿瘤、皮脂腺囊肿等。造成诊断延误及处理不当。瘘管开口一般于出生时即已存在,多位于下颌角附近、耳廓后下方或乳突尖前下方,有时瘘口较小不易引起注意,位于外耳道壁的瘘口尤难以察觉。应引起耳鼻喉科医师广泛关注。术前管腔造影可了解瘘管走向,辨认和解剖面神经是手术关键所在,手术常需切除部分外耳道软骨。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2

    ↑上一篇:甲状腺手术中避免喉返神经损伤的体会
    ↓下一篇:823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