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耳鼻咽喉科学》

    鼻出血治疗(附1000例病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01  浏览次数:571次

      作者:张 锋,吴长明

      【摘要】 目的 总结鼻出血的治疗经验,分析治疗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讨各种治疗措施在处理鼻出血中的意义。方法 对近6年来住院治疗的鼻出血患者10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结果 1000例均治愈,治疗手段包括前后鼻孔填塞、内镜下电凝、微波、药物烧灼手术等。结论 治疗鼻出血的关键是找准出血部位及明确出血原因,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止血措施。

      【关键词】 鼻出血,治疗

      本文统计我院1999~2003年门诊和住院的鼻出血患者100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0例中,男625例,女375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82岁,平均42.5岁。其中12岁以下262例,13~30岁252例,31~40岁85例,41~50岁140例,51~60岁131例,60岁以上130例。病程1h~1周。除去外伤性鼻出血52例,其余患者发病呈季节性分布,夏季179例,冬季223例,秋季446例,春季100例。局部原因引起者725例,占72.5%,主要是鼻腔炎症、鼻黏膜糜烂、外伤、鼻中隔偏曲、血管瘤、出血坏死性息肉等,此外有鼻咽癌放疗后鼻出血3例。全身疾病引起者275例,占27.5%,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病212例,上呼吸道感染33例,肝硬化12例,尿毒症15例,原因不明3例。

      1.2 出血部位 鼻中隔前方黎氏区320例,占32%(40岁以下256例,40岁以上64例),鼻中隔后部102例,鼻中隔嵴突86例,鼻腔后部182例(其中152例为40岁以上患者),中鼻道86例,中鼻甲后端内侧面18例,外侧面12例,蝶窦前壁5例,下鼻甲前端内侧面12例,下鼻道后方鼻-鼻咽静脉丛出血102例,鼻腔底壁后段出血56例,部位不明19例。左侧562例,右侧438例,双侧235例(均为中隔前方黎氏区)。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减少156例,占15.6%,轻度贫血86例,中度贫血32例,重度贫血19例。

      1.3 治疗方法 (1)981例用1%丁卡因加少量肾上腺素棉片做鼻腔表面麻醉后3~5min放入内镜,在吸引器帮助下,明确找到出血部位。19例未见明确出血部位,前、后鼻腔填塞血止。(2)656例出血多在黎氏区、下鼻甲前端、下鼻道等,AgNO3烧灼或微波烧灼止血,术毕无需鼻腔填塞。(3)342例经鼻腔填塞止血,其中前鼻腔填塞291例(29.1%),一次性填塞止血成功280例,2次以上者11例(1.1%),最多达3次;前后鼻腔填塞51例(5.1%);其中50岁以上61例(6.1%)。鼻腔填塞物包括凡士林纱条、碘仿纱条、止血膨胀海绵和明胶海绵。(4)因鼻出血住院162例(16.2%),均为鼻腔填塞,全部患者均给予抗生素、止血药和维生素辅助治疗。其中鼻中隔血管瘤3例,行鼻侧切开鼻中隔血管瘤摘除术、基底部予微波烧灼,9例出血坏死性息肉,行鼻内镜下上颌窦根治筛窦开放。(5)有3例鼻出血患者,经前后鼻腔填塞无效而转上级医院行血管栓塞或动脉结扎术等治疗血止。

      2 结果

      以治疗后3个月鼻腔未再出血作为治愈标准。1000例中,967例一次治愈,治愈率96.7%。12例因高血压病于1个月后复发,21例于鼻外伤而复发。5例因上呼吸道感染,出现发热、鼻塞、流脓涕等症状后复发。全组术后无鼻腔粘连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

      3 讨论

      鼻腔黏膜血管丰富,严重鼻出血的部位常较隐蔽,且出血部位大多在鼻中隔前端的黎氏区,少数鼻出血发生在鼻腔后部和上部,部位隐蔽[1]。常规检查难以找到出血点,有时需借助辅助检查设备(如鼻内镜),这样几乎可以观察到鼻腔及鼻咽部任何部位,使鼻腔内视野清晰,避免了盲目性[2]。对鼻中隔前端黎氏区等可见出血点的用AgNO3烧灼,或微波冷冻止血。对鼻中隔前端黎氏区的血管瘤、动脉性出血或下鼻道后方鼻咽静脉丛出血,可行前鼻腔填塞或前后鼻腔填塞。大多数鼻出血经鼻腔填塞、微波烧灼均能自愈。少数危重鼻出血可行血管栓塞或动脉结扎术,但患者痛苦,费用高,并发症多。近5年来,经鼻内镜吸引器下治疗鼻出血,大大减少了鼻腔填塞的概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因鼻腔填塞引起的并发症,并具有以下优点:(1)便于寻找出血点;(2)找到出血部位后,可在直视下通过药物烧灼、填塞、激光、电凝等手段准确止血。填塞时仅用1~2根凡士林纱条或止血膨胀海绵便可压迫住出血点,可避免不必要的后鼻孔填塞;(3)在吸引管的配合使用下,对一些活动性出血也可进行有效治疗;(4)该技术尤其适用于并发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及血液病等疾病患者鼻出血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耳鼻咽喉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0.

      2 张满峰,于娜.顽固性鼻出血68例临床分析.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9(8):569-570.

      作者单位: 311321 浙江临安,临安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上一篇:鼻渊康合剂治疗慢性鼻窦炎120例疗效分析
    ↓下一篇:经鼻入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