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左椎动脉及胸导管变异1例

    发表时间:2010-12-10  浏览次数:571次

      作者:蔡玉龙,吴江红,李宏基,朱星红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1.学员旅四队;2.基础医学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关键词】 椎动脉;胸导管;变异

      椎动脉起源变异近年来陆续有报道,其变异包括椎动脉起始部及其行径的变异,口径、数目变异,还有椎动脉发育不良、分支、吻合等变异。国内资料显示,起源于主动脉弓的占3.2 %~4.2%,以左椎动脉为主[1]。椎动脉变异容易造成由于基底动脉供血改变而发生多种疾病,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作者在解剖一具6~7岁男性儿童尸体标本时,发现该标本左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胸导管管径异常粗大。仔细观察其走行和毗邻,测量其管径,并用数码相机拍照,皆为临床心血管造影、心脏外科手术等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0%福尔马林固定的6~7岁男性尸体标本一具。解剖显露左侧椎动脉、胸导管。观察记录动脉、胸导管行程及分布,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1 mm)测量椎动脉起始点管径及胸导管(压扁)全程管径。

      2 结果

      2.1 左侧椎动脉变异

      正常情况下左侧椎动脉起自左锁骨下动脉,沿前斜角内侧上行于胸膜顶前面,穿经上位6个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该标本左侧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图1),其具体情况描述如下:在第2胸椎平面,在主动脉弓上,可见4个分支,左锁骨下动脉与左颈总动脉起始部之间,有一外径为4.4 mm的动脉。该动脉起始部距左锁骨下动脉根部及左颈总动脉根部分别为1.5 mm和1.1 mm,沿该血管向上继续追踪,自主动脉弓发出后,走行过程中逐渐变细,但行程无特殊异常。

      2.2 胸导管变异

      胸导管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道,起于乳糜池,向上经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在食管的后方,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上行,约至胸骨角平面时经食管与脊柱之间向左侧斜行,沿脊柱左前方经胸廓上口至颈根部,最后注入左静脉角。该标本胸导管行程无变异,但其全程管径异常粗大。汇入静脉角处管径6.3 mm,在第6胸椎平面其管径为6.5 mm,在第12胸椎处其乳糜池宽7.7 mm,长14.5 mm(图1)。

      3 讨论

      椎动脉是脑部血液供应的一个重要来源,当其发生病变时,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范围内器官的缺血,从而严重影响其功能并产生一系列症状。椎动脉的变异以起始部位的变异最常见,最常见的为左侧椎动脉直接起自左锁骨下动脉与左颈总动脉之间的主动脉弓上,约占正常人群的5%[2]。左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由于主动脉弓内的压力高于锁骨下动脉内的压力,因此,起源于主动脉弓的椎动脉可能会比起源于锁骨下动脉的椎动脉得到更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减少椎动脉硬化、椎动脉狭窄、椎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阻塞等疾病。但是也有资料称主动脉弓内的压力也有可能成为促使椎动脉形成动脉瘤或破裂的原因之一[3]。在临床上进行心血管造影、心脏外科等手术时,应格外注意。

      临床上胸导管变异一般为胸导管注入点处的变异,但对胸导管管径变异报道较少[4]。本例胸导管管径变异可以指导临床后纵隔的手术,避免手术中对胸导管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导致乳糜泄露,影响手术进程和病人愈后状况。

      【参考文献】

      [1] 宋 华.椎动脉的解剖及其变异[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5):356.

      [2] 詹朝双,袁 予,朱亚文,等.左椎动脉发自主动脉弓变异1例[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5,23(5):555.

      [3] 杨志勇,杜 斌,范红斌,等.椎动脉变异1例[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3):209.

      [4] 邓志刚,魏蜀亮,赖应龙,等.食管癌胸导管结扎术后乳糜腹5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9(20):3172-3174.

    ↑上一篇:19例儿童食管腐蚀伤瘢痕狭窄的外科治疗体会
    ↓下一篇:食管癌术后肿瘤扩散转移的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