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神经衰弱治验一则

    发表时间:2011-05-13  浏览次数:442次

      作者:蒋传义  作者单位:221723 江苏丰县,中国疑难病研究协会(专家技术委员)

      【关键词】 神经衰弱;治验

      患者,男,59岁,小学教师。因神经衰弱于2004年12月3日求诊。时下症见:患者身瘦面清,目光神短气怯,语声低微。舌体瘦薄质淡。自诉:患此疾20余年,食欲食量不及常人,多食则郁胀不舒。终日头脑错晕,记忆力甚差,夜睡不安且噩梦环生,白天看书报不及10min则眼前幻景纷现。平素胆小畏事,善恐而易惊。经年服药(具体无考)不停,均于事无补,故转求诊治。

      辨证:心肾不交,中气欠振。治则:定志安神,益气建中。初诊取穴:神门、三阴交、阴陵泉、太溪、复溜、足三里、悬钟均双取补法。留针30min,行针5~6次。太冲双取泻法,留针20min,行针3~4次。起针后患者顿感神清目明许多。嘱以隔日针刺1次。12月9日四诊,患者症状大为改善:纳食尚好,精神转振,气力添加。睡眠噩梦渐无且入睡较易,看书报达30min亦无幻景出现。太冲一穴不再取用,余穴施术均同初诊。留针时间增至40min,行针6~7次。12月14日五诊,仅取神门、三阴交、太溪、足三里、阳陵泉5穴,法同四诊。12月22日六诊时,其患痊愈,患者慨言20余年之痼疾,不足20天时间,竟豁然取验,实出预料。取穴、施术尽同五诊,以图脏腑永固。

      愚按:神经衰弱为现代医学名词,是神经官能症最为常见的一种。本例患者之表现则为精神萎靡,易疲劳,头昏晕,记忆力差,失眠多梦之症状。祖国医学中亦有善忘、失眠、多梦、眩晕、易疲劳之记载,且将其归诸“虚损”范畴。目前常用镇静安眠类药物对该患者已取效甚微,况长期服用已损及其他脏腑之功能。又患是疾20余年,心肾脾胃以至肝胆均呈虚象,亟待滋补,方可回春。经云“虚则补之”,故壮补其虚即成为治愈此病之关键。心者君主之官,生之本,神之变。因其血气之亏虚,其游溢之精气不能滋养于目而为之神短气怯。寤则神不能游于目而为之幻景现,寐则神不能栖于心而卧不安。肾者作强之官,其在志为恐,主骨生髓,先天之本,五液输化之宗。其气虚乏,髓海(脑为骨髓之海)不足则为昏晕善恐。脾胃为中气,万物之归出,后天之根本。其志为思为意,上生于心火,下合于肾水,具坤顺之德,交通乎心肾,互融于坎离。患者长期服药,脾胃清纯之气受其戕害,故稍有多食则郁胀不舒,其志亦忘此失彼。胆者中正之官,主决断,其气不足则胆小畏事,决断无柄。

      神门、心经原穴、俞穴、经谓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又谓脏病治其俞。用补则使心君血气充,神明壮,达主明则下安。太溪肾经原穴、俞穴,复溜肾经母穴,虚则补其母。二穴为补肾要穴,用补则益先天,壮骨生髓,髓海足则昏晕除,志坚定则惊恐无。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均为壮脾胃,振中气之常用要穴,尤其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合治内腑,阳明又为血气之长,其补益之功,为古今针灸贤达所赞许。余案中对脾胃中气之补,贯串始终,意在固后天之本,使其饮食纳化、营养敷布振振不息。阳陵泉,胆经合穴,悬钟属胆经另名绝骨,又曰髓会。二穴用补意使少阳肝胆清升之气上达元神之府,进而使昏晕除眼目明。太冲肝经原穴、俞穴,肝主谋虑,魂之所居,肾水所生,乙癸同源,母虚及子。患者肾气虚涸无以涵养肝木,加之心君虚怯,心肾不能相交,致使神魂夜不安宅而噩梦连连,昼观书报稍一役使便虚幻迭见。木喜条达,泻太冲则助甚条达之性,用泻实寓补意。四诊至六诊斯穴停用,意在适可而止。

      此患所涉脏腑,尽为虚怯之所,所取诸穴尽用补益之法(太冲一穴,前已述及)。其留针时间加长,行针次数增多,以至取穴变更,皆存深意。欲使患者虚怯之脏腑如旱苗之得雨,饿燕之受哺,功能油然而生,始达阴平而阳秘,精气神浑然一体,20余年之痼疾渐次瓦解殆尽。余临斯案诊断务求如闻脏腑之自白,治则准确明子而又丝丝入扣。组方用穴合乎法度。补泻进退,切中肯綮。所针诸穴既深含寓意又皆足不过膝手不过肘,简明而易用,故取得如此效验,实又未出乎余之预料之中。

    ↑上一篇:针灸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体会
    ↓下一篇:血糖水平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早期预后的影响(附33例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