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骨囊肿并病理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比较

    发表时间:2010-03-30  浏览次数:622次

        作者:熊国胜,庄孝荫   (福州市第二医院,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目的  探讨骨囊肿并病理性骨折的治疗方法。 方法  我院于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骨囊肿并病理性骨折54例,分A、B两组。A组是先保守治疗待病理性骨折愈合后再清除囊肿;B组是囊肿及骨折一起治疗。 结果  通过临床观察,A组全部治愈,无一例复发,无一例骨折不愈合;B组2例复发,1例骨折延迟愈合。 结论  治疗骨囊肿并病理性骨折,可先保守治疗待病理性骨折愈合后再清除囊肿,治疗效果优于囊肿骨折一起治疗。

        关键词: 骨囊肿;病理性骨折;保守治疗;植骨

        骨囊肿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长骨干骺端的局限性骨的瘤样病损,常发生于肱骨及股骨近端。病变导致骨质破坏,降低骨骼的坚固性,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骨囊肿并发病理性骨折临床上较常见,其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保守治疗待病理性骨折愈合后再治疗骨囊肿[1] ,另一种是囊肿及骨折一并治疗。我院从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收治骨囊肿并发病理性骨折54例,两种治疗方法我院都采用过,本文就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A组是待病理性骨折愈合后再治疗骨囊肿,共48例,年龄为6~43岁之间;男39例,女9例。肱骨上端20例,肱骨中段6例,股骨上端9例其中(5例髋内翻),远端3例,股骨颈2例,桡骨远端2例,尺骨远端1例,胫骨上端4例,腓骨头1例。B组是囊肿及骨折一并治疗,共6例,男5例,女1例。肱骨3例,股骨上端1例,股骨颈2例。

        1.2 诊断 主要通过X线片及病理来诊断。X线片示:多发生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髓腔中心呈圆形或卵圆形的透光 区,边缘清晰而硬化,长轴与骨的长轴一致,多呈中心性生长,无骨膜反应,可见一锐利透光线横过骨病损区。病理:囊内可有少量黄色或血性稀薄液体,囊肿壁内衬一薄层纤维组织,囊内可有骨嵴分隔。镜下见囊壁由成纤维细胞、多核细胞和胶原纤维构成。

        1.3 治疗方法 A组48例中先采用小夹板、石膏固定,骨牵引,每周X片复查1次,待骨折愈合后再行囊肿开窗或开槽,彻底刮除囊肿组织后行植骨。股骨病损大的3例术后行骨牵引保护,肱骨2例术后小夹板保护。B组骨折时立即行囊肿开窗或开槽,彻底刮除囊肿组织后行植骨,术中行内固定或外固定。肱骨3例行外支架固定,股骨上端1例无内翻畸形行钢板固定,股骨颈2例无内翻畸形行中空钉固定。1.4 结果 A组术后随访1~8年,囊肿完全消失,未发现1例复发。B组术后随访1~6年,肱骨1例、股骨颈1例分别术后3年、5年囊肿复发并病理性骨折,分别行小夹板固定、骨牵引,骨折愈合后再行囊肿开窗病灶清除加植骨,治愈。肱骨1例骨折延迟愈合。

        2 讨  论

        2.1 骨囊肿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

        2.1.1 囊肿的分型 活动型骨囊肿和静止型骨囊肿。骨囊肿发生在骺板或靠近骺板处称活动型骨囊肿;骨囊肿发生在干骺端或骨干处,离开骺板称静止型骨囊肿。Neer将位于骺板5mm以内骨囊肿称活动型骨囊肿,距骺板5mm以上骨囊肿称静止型骨囊肿。活动型骨囊肿有复发倾向,而静止型骨囊肿一般不易复发。

        2.1.2 治疗方法 囊肿刮除是否彻底及植骨是否充分是复发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体会是囊肿开窗或开槽要大,囊壁内容物刮除彻底,尤其是囊腔的两端及骨嵴凹陷处,骨嵴用圆形磨钻磨除。随后95%酒精烧灼残腔壁,植骨填塞必须致密,不留死腔。我们主张采用颗粒状骨质植骨。

        2.1.3 年龄 年龄越小,囊肿越易复发。

        2.2 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 A组是等骨折愈合后,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容易彻底清除。骨痂大量生长,骨皮质较厚,骨强度增加,扩大开窗或开槽而不必担心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骨囊肿患者在发生病理性骨折后,囊液流出囊腔,自然地降低囊腔内压力,明显改善骨髓血运。一方面减少渗出液潴留,降低炎性因子白介素-1、前列腺E等含量,从而减少炎性因子刺激破骨细胞引起正常骨质吸收,降低了病灶骨的破坏;另一方面骨髓血运改善,刺激了成骨系统,促进新生骨形成,囊液刺激骨膜增强骨的形成[2] ,而且股骨上段骨囊肿并发病理性骨折所造成的髋内翻畸形经骨牵引治疗骨折愈合后,髋内翻畸形已矫正。B组患者中,囊腔骨皮质本身较薄,骨强度低。骨折后,局部正常骨质丢失,如立即病灶清除,特别是扩大清除范围,一方面容易造成骨质大量丢失,加重局部血运破坏,导致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

        而且骨强度明显降低,须采用外固定支架或内固定物起加强 作用;另一方面,骨折时局部组织肿胀囊液流出与血痂混合,瘤样组织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病灶清除时病变组织不易彻底清除且易造成正常骨质丢失,从而导致愈合慢且易复发。

        2.3 治疗方案的选择 骨囊肿治疗手段很多,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包括激素注射、自体红骨髓注射;手术治疗包括钻孔引流、病灶刮除加植骨术。部分骨囊肿患者在发生病理性骨折后囊肿能自愈。囊肿并发病理性骨折治疗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骨折畸形矫正、固定及愈合,囊肿的根除。Deyoe等[3] 主张骨囊肿并病理性骨折优先采取保守治疗。我们采用A组治疗方案治疗48例,其中髋内翻畸形5例、活动型骨囊肿8例,无一例复发,无一例骨折不愈合,骨折畸形矫正;采用B组治疗方案治疗6例,其中活动型骨囊肿1例、静止型骨囊肿1例复发,后采用A组治疗方案治愈。1例造成骨折延迟愈合,经综合治疗后才愈合,而且B组治疗需采用内固定物或外固定物来维持固定。因此,对骨囊肿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我们主张采用A组治疗方案,这不仅有利于防止病灶复发及骨折不愈合,而且更具有经济效应。

       参考文献:

      [1] 刘宝林,郭建勋,张虎莲.22例骨囊肿合并骨折的临床治疗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2001,7:433.

      [2]  Komiya S,Minamitani K,Sasaguri Y,et al.Simple bone cyst.treatment by trepanation and studies on bone resorptive factors in cyst fluid with a theory of its pathogensis [J].Clin Orthop Relat Res,1993,(287):204-211.

      [3]  Deyoe L,Woodbury DF.Unicameral bone cyst with fracture[J].Orthopedics,1985,8:529-531.

    ↑上一篇:桡侧副血管蒂肱骨远端骨膜瓣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手术治疗浮肩损伤的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