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高压电位治疗40例失眠症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9-02  浏览次数:498次

      作者:彭云华,李,彦,夏红霞,赵志红  作者单位: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医学科

      【摘要】 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的睡眠障碍,治疗方法很多。我科采用高压电位治疗为主,并指导患者减量服药的方法,治疗失眠症40例,有效率达95%,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压电位对失眠症的短期疗效可以肯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高压低频交流电场;失眠症;戒断综合征

      失眠症(insomnia)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表现为难以入睡,维持睡眠困难或早醒。一般人群患病率10%~20%[1]。尤以中老年人多见。临床上治疗失眠症的方法很多,我科采用高压电位治疗为主,并指导患者减量服药的方法,治疗失眠症4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9月至2003年12月在我科确诊为失眠症的患者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31~79岁,平均56.3岁;病程3个月至23年,平均11.6年。40例患者均有求医经过,有口服镇静催眠药史。

      1.2 诊断标准 失眠每周3次,持续1个月以上,对社会功能有损害或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低下。排除躯体器质疾病和精神障碍导致的继发性失眠。所选40例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和CCMD-3分类。

      1.3 治疗方法 设备采用天津产MOD808-30kV高压电位治疗仪,可供六人同时治疗。治疗前预热5 min。患者除去鞋袜及随身金属物品,穿棉制服装,坐于治疗椅上进行治疗,双臂屈曲放在扶手上,双足紧贴治疗台。治疗时患者可感手臂有麻刺感,全身有轻微过电感。每次治疗30 min,每天1次,10次1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每次治疗结束后饮白开水300 ml,并建议患者当晚减服半片催眠药,直至不再服药。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睡眠恢复正常,持续睡眠6 h以上,夜醒次数2次以内,日间无困倦,自我评价很好,完全不用药物。(2)显效:睡眠恢复接近正常,持续睡眠在4~6 h,夜醒次数3次以内,日间偶有困倦,自我评价较好,药物明显减量。(3)好转:睡眠有明显改善,持续睡眠在2~4 h,夜醒次数3~4次,日间常感困倦乏力,自我评价一般,药物减量。(4)无效:睡眠无改善,日间困倦明显,自我评价差,需口服大量药物维持睡眠。

      2.2 治疗结果 痊愈14例,占35%;显效19例,占47.5%;好转5例,占12.5%;无效2例,占5%。总有效率95%。短期疗效较好,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3 讨论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常靠大量服用催眠药物来延长睡眠时间,而催眠药物多数具有次日头晕、思睡、记忆力下降,影响认知功能。长期应用易产生依赖性,骤停用药后又易出现反跳性失眠和焦虑等不良反应,另外影响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戒断综合征[2]。采用物理疗法治疗失眠症无成瘾、反跳性失眠及其他副作用[3]。并可预防逐渐停药所产生的戒断综合征。

      人类大脑皮层的生理功能包括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这两过程不断地相互抑制和相互转化,维持一定的平衡,从而保证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而保持健康。由于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变化,使两过程平衡失调,如精神创伤和过度紧张疲劳[4]。高压电位治疗将人体置于正负电荷按一定比例输出的高压低频交流电场中,能向人体补充负氧离子,通过对皮肤表面感觉器官的刺激,传入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由磁场感应而使人体内产生微弱电流,激活组织细胞的活性,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脑缺血缺氧。这些作用调整了大脑皮层兴奋或抑制过程的平衡,有效地影响和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极大地改善睡眠。

      本组资料中2例患者经治疗无效,分析其原因可能:(1)病程过长,有二十年之久。(2)近期受应激因素影响(家庭事件)。(3)与从事职业有关(计算机操作者)。(4)治疗周期过短(1个半疗程)。

      【参考文献】

      1 郝伟.精神病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4-155.

      2 路英智,董汉振,张小兵.行为疗法与药物治疗老年失眠症的对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2):175-176.

      3 代蓉,胡中,周博凤.高压低频交流电场治疗失眠症57例.中华理疗杂志,2000,23(1):47.

      4 蔡雪霞,蔡雪芬.高压低频交流电场治疗神经衰弱40例.现代康复,1999,13(1):43.

    ↑上一篇:脑卒中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60例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