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院外服药自杀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1-09-08  浏览次数:508次

      作者:杨林顺   作者单位:大理州第二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了解院外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自杀相关原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24例康复期精神病患者院外服药自杀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院外自杀与家庭、社会、经济、就业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论 家庭、社会等因素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影响不容忽视。

      【关键词】 精神病;康复期;院外服药;自杀原因

      自杀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自杀率约为22.2/10万,精神疾病是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所致自杀约占总自杀者的1/3[1]。有文献报道[2]10%~12%的精神病患者死于自杀,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为探讨导致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作者对我院门诊4 a来接诊的24例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院外服药自杀原因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3年~2007年在我院门诊急救的24例康复期精神病自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17例;年龄24 a~54 a;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11例,高中5例,大专3例;职业:农民9例,待业12例,在职3例;婚姻情况:24例均已婚,其中11例离异;家庭经济状况:贫困16例,一般8例。

      1.2 方法 采取查阅门诊病历的方法,统计患者的临床诊断及住院次数,自杀方式、时间、结果及自杀相关原因,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诊断及住院次数 诊断:精神分裂症16例(66.7%),抑郁症6例(25%),应激障碍2例(8.3%);住院次数1~9次。

      2.2 自杀方式、时间及结果 24例患者均为过量服药自杀,其中21例过量服抗精神病药物,3例服农药;17例在家中无人时或深夜自杀;13例自杀前有来自社会及家庭生活事件的刺激;其中19例抢救成功,5例死亡,自杀成功率20.8%,其中1例女患者自杀多达5次,但均被家人及时发现,及时送医院抢救成功。

      2.3 自杀相关原因 家庭生活及经济原因:8例患者因反复发病、多次住院,出院后又需长期服药,导致家庭经济困难,且不愿拖累家人而自杀。4例患者由于家庭生活事件的刺激,如离婚、家庭矛盾、丧失亲人等自杀。9例患者由于精神活动衰退,无法从事正常工作,或被用人单位解聘,遭受社会及家庭的歧视而对生活失去信心。3例因疾病复发,在病态支配下服药自杀。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大多数生活在家庭中,他们的家人既是他们的监护人,又是他们的照料者[3],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对预防康复期精神病患者院外自杀具有重要作用。但患者患精神病后,给家人心理带来恐惧和极大伤害,不少家属对患者有明显的排斥,有的甚至恶语中伤或离婚,使患者对生活完全绝望。  研究表明[4],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杀率越来越高,大约1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于自杀。本资料显示,自杀者以精神分裂症居多(66.7%),其中以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最为常见,8例自杀者对治疗及康复失去信心,不愿拖累家人;9例自杀者遭受社会及家庭的歧视。提示随着患者精神症状的消失、自知力逐渐恢复,特别是重返社会活动后,由于社会对患者存在一定的偏见和歧视,使精神病患者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悲观情绪,从而产生自杀的念头。因此,对于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要时刻关注其心理状态,提高其心理应激水平。

      本结果显示,女性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自杀率显著高于男性。与文献报道[5,6]患者患精神病后,由于心理压力大,过于忧虑、自责,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容易坚定自杀的信念,且农村女性患者自杀率显著高于男性的结果相一致。可能与一些女性心胸狭窄、敏感多疑,文化素质及社会地位低,且出院后还要承当繁重的家务和生产劳动,对应激性事件的承受和处理能力低,易采取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有关。

      精神疾病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需长期服药、反复住院治疗,导致家庭经济困难,患者可能选择自杀,认为自杀对家人及自己都是一种解脱。因此,社会及相关部门应给予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庭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要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使社会和家庭正确对待精神病患者,为其构筑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使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真诚关心、接纳患者,以减低患者的自杀率。

      【参考文献】

      [1] 江开远.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

      [2] 翟书涛.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3~224

      [3] 黄云海,赵宝龙,沈静静,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认知现状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1,1(1):10

      [4] 陈佩俊.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特征和原因[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88,15(2):10

      [5] 黄延伟,王跃升.呈贡县金铺乡农村妇女自杀调查分析[J].云南精神医学,2000,1:22

      [6] 肖水源.行为医学(自杀行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0:57~58

    ↑上一篇:脑卒中患者70例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下一篇:脑分水岭梗死30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