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呼吸病学》

    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吸氧不当致病情恶化3例

    发表时间:2011-08-16  浏览次数:439次

      作者:黄腊英  作者单位:咸宁市卫生学校,湖北 咸宁

      【关键词】 氧气疗法

      氧气疗法是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不可缺少的治疗方法。应用正确,能使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提高,纠正低氧血症;应用不当,则可加重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现将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因吸氧不当致病情恶化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1 病例分析

      例1,男,60岁,1999年6月20日入院。诊断: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Ⅱ型呼吸衰竭。神志清。7月12日血气报告PaCO2 10kPa、PaO2 7.6kPa。当晚陪护者发现患者气促、胸闷,即加大氧流量。次日早上,患者神志不清,烦躁,球结膜充血、水肿,血气报告PaCO2 11.2kPa、PaO2 8.7kPa,护士当即调整氧流量,应用呼吸兴奋剂、激素等处理。患者于次日上午神志转清,球结膜充血、水肿消失。

      例2,男,68岁,2001年3月15日入院。诊断: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Ⅱ型呼吸衰竭。呼吸急促,神志清。给抗炎、吸氧(流量为2L/min)治疗。3月26日15时血气报告PaCO2 9kPa、PaO2 6kPa。当晚19∶30患者气急、胸闷难受,其女儿私自调节氧流量至5L/min。次日7∶40护士查房时发现患者呈嗜睡状态,即调整氧流量为2L/min,当时血气报告PaCO2 10.5kPa、PaO2 9kPa。给5%葡萄糖注射液加可拉明30mg、洛贝林9mg静脉输入,数小时后,病人神志转清。

      例3,女,50岁,2003年2月12日入院。诊断: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Ⅱ型呼吸衰竭。气促不能平卧,神志清。2月13日血气报告PaCO2 9.6kPa、PaO2 6.5kPa。2月29日晚患者感到胸闷,擅自调大氧流量为5L/min,感到胸闷解除,舒适入睡。次日早上,护士发现患者脸色潮红、意识模糊,当即调整氧流量为2L/min,此时血气报告PaCO2 12kPa、PaO2 18.4kPa,经使用呼吸兴奋剂等处理后,病情好转。

      2 讨 论

      本组3例均为慢性失代偿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慢性呼吸衰竭往往出现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此时呼吸中枢受抑制,主要靠缺氧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外周呼吸感受器),并沿神经上传至呼吸中枢,反射性地使呼吸运动增强。若高浓度给氧,则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消失,因而导致呼吸抑制,同时CO2潴留更为严重,可造成CO2麻醉,甚至呼吸停止。

      由于患者、家属及某些医务人员没有掌握呼吸的病理生理特征,总认为吸氧浓度高比吸氧浓度低易于纠正缺氧症状。根据血红蛋白氧离曲线倒“S”形的特点,只要稍提高PaO2,血氧饱和度就能明显提高,也就是低流量(1~2L/min)持续给氧,能满足机体组织所需要氧的供给。

      上述3例氧疗不当的情况均发生在夜间,其原因:①夜间病房安静,患者私自调节氧流量,在短时间内缺氧纠正后感觉舒适易于入睡,病情变化无自报能力;②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呼吸运动减弱,CO2排出量减少,可加重高碳酸血症;③夜间值班人员往往只注意危重患者的观察,对这些表面上病情稳定的患者巡视不够细致。

      为了避免给氧不当引起的不良反应,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及家属做好用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合作;②夜间护士应勤巡视、细观察。慢性呼衰患者在吸氧过程中,护士需观察其氧流量、呼吸频率、呼吸深浅度及全身情况。若发现其呼吸浅、慢、弱,脸色潮红,皮肤湿润,情绪不稳,行为异常,神志不清等,即与医生联系并作血气分析;③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用氧情况应列为床头交班内容;④一旦发生患者高浓度吸氧后病情恶化,不能立即停止吸氧,应调整氧流量为(1~2)L/min后继续给氧,同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加强呼吸管理;⑤慢性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用氧浓度,最好在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加以调整,以纠正低氧血症,不升高PaCO2(上升幅度<原来PaCO2水平1.33kPa)为原则。

      待患者神志转清后,要对其进行用氧宣教。在晚间巡视患者时,若发现患者胸闷、气促等难以入睡时,可使之采取半坐卧位或端坐位,并保持病室安静,以促进入睡。

    ↑上一篇:经支气管镜钬激光技术治疗大气道腔内新生物致气道阻塞
    ↓下一篇:吸入性肺炎常规治疗7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