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胃溃疡癌变的X线分析

    发表时间:2010-09-07  浏览次数:505次

      作者:全志成 师卫华 作者单位:1 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723000) 2 陕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胃溃疡癌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对166例患者利用X光机进行胃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并行胃镜常规多处对溃疡边缘及邻近黏膜活检,行病理学检查。结果:49例为溃疡型胃癌,5例为胃溃疡癌变,112例为良性胃溃疡。结论:胃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能为胃溃疡癌变的诊断提供重要信息依据。

      【关键词】 胃溃疡 胃气钡双重造影 胃溃疡癌变 胃溃疡型癌

      胃溃疡是胃肠道常见疾病,而胃溃疡癌变是胃溃疡的并发症之一,提早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包括化疗和手术)和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进而可以降低消化性溃疡的死亡率[1]。通过对我院1995年~2003年期间收集的166例胃溃疡病例气钡双重造影的X线片表现及其病理学诊断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尝试找出其中对胃溃疡癌变诊断有重要诊断意义的X线征象,以利于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使病人可以尽早得到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66例胃溃疡患者,年龄40岁~55岁,其中95例为男性,71例为女性。主要临床表现:嗳气、泛酸、口吐清水、多汗、消瘦、上腹胀痛、钝痛、餐后疼痛等。采用菲利普1250MA遥控X光机(使用85KV、500mA、160mAS)进行胃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对其黏膜象及充盈加压像于溃疡口部和溃疡内部行正位及切线位X线摄影,并行胃镜常规对溃疡边缘及邻近黏膜做多处活检,行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包埋切片,HE染色。

      2 结果

      通过胃气钡双重造影检查,166例患者,其中7例X线诊断为胃溃疡癌变,病理学诊断确诊为5例,X线诊断准确率为71.4%;49例为溃疡型胃癌;112例为良性胃溃疡。对于胃良、恶性溃疡位置分布见表1。胃溃疡在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过程中形成的龛影及龛影与周围组织改变情况分布如下:位于胃腔外117例、腔内49例、龛壁僵硬54例、结节状黏膜54例。 表1 良恶性溃疡分布位置

      3 讨论

      胃溃疡癌变是慢性溃疡在活动时发生糜烂、慢性炎症等的长期刺激下反复破坏和再生,致使溃疡边缘黏膜上皮细胞反复修复、再生而发生不典型增生[2],即癌变前病变(中度以上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和异型性增生等),这与胃溃疡癌变密切相关。诊断胃溃疡癌变必须有先前存在慢性消化性溃疡的确切依据,即有明确溃疡史;溃疡边缘发生癌变,周边或大部分还保留良性溃疡的特点;溃疡底部黏膜层或肌层黏膜断裂;溃疡底部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和肉芽组织等方可诊断[3,4],文中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和诊断依据,与文献报道完全相符。胃溃疡癌变其病理学及组织学表现:溃疡底部肌层完全破坏,被肉芽、纤维结缔组织代替,溃疡边缘黏膜层与肌层融合,可见有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性增生细胞,则视为癌前病变,进而发展成癌细胞,溃疡边缘再生黏膜中出现小癌灶,而溃疡底部绝没有癌细胞;致使其在影像学上X线表现为:龛影口部出现凸面对着溃疡腔的弧形透光结节压迹影,结节数目多为一个;腔外龛影溃疡腔近口部边缘,出现数毫米大小的结节状密度减低区;龛影周围出现一小段宽约1 cm的隆起,与邻近胃壁分界清楚,扪之甚硬,加压投照随压力的变化其宽度变化不显著,则为小段环堤,即癌变征;溃疡在随访过程中变浅变大,或相对变浅变大。良性胃溃疡病理及组织学显示为:肉芽组织,上面覆盖有灰白色或灰黄色纤维渗出物,其周围黏膜常有H.pylori感染,文中检出83例(检出率占74.1%),与文献报告72%[5]相近;其X线表现为:龛影向外凸出胃轮廓之外,周围有一光滑的堤,其外为辐射状黏膜皱襞,手术治疗后,疗效及预后较好。溃疡型胃癌病理及组织学显示为:表面癌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癌细胞呈不同形态及分化程度,浸及各层不等[6];其X线表现为:龛影的口部无论是正面观或切面观,口部几乎都是不规则的,加压后可见癌结节向黏膜面和溃疡口部凸出,呈“杯口征”;龛影底陷于胃腔轮廓之内,即嵌入性溃疡,为恶性溃疡的特征之一,加压后切线位投照显示龛影口部陷于胃轮廓之内,底凸出于胃轮廓之外,龛影部分位于腔内;龛影周围有一圈不规则透亮区,即环堤,其为癌肿破溃后留下的一圈隆起的边缘,由于癌浸润较硬加压投照时随压力大小不同其宽窄变化不显著;龛影周围黏膜纹至环堤边缘处突然中断,断端呈结节状增粗,加压投照,仍可显示出环堤和黏膜纹中断。对良性胃溃疡、溃疡型胃癌和胃溃疡癌变三者的气钡双重造影X线片表现特点研究分析,其各自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像学特点:在起初的良性溃疡周围出现小结节状不规则隆起,据此可做出初步筛选诊断,进而行胃镜检查及边缘多处常规活检、确诊,有相当的实用性及可靠性,但三者的气钡双重造影X线片表现也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仅依靠胃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做出确切诊断尚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可以根据其三者的气钡双重造影X线片表现出的差异,尽可能配合胃镜活检以确诊。

      综上所述,胃气钡双重造影X线影像形成,可较真实反映出其病理学基础。

      【参考文献】

      [1] 苏秉忠,高俊珍,王泽强,等.胃溃疡癌变的内镜和组织学观察[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7,14(1):49.

      [2] 张正坤.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研究[J].临床消化病杂志,1998,10(2):66.

      [3] 华积德主编.肿瘤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 992.

      [4] 武忠弼,杨光华主编.中华外科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46.

      [5] 袁 媛,庄 河.胃癌防治研究概况.中国肿瘤,1998,7(11):16.

      [6] 刘赓年,刘促兰,颜小琼.放射学(消化系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

    ↑上一篇:肝硬化并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
    ↓下一篇: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