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肝硬化并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分析

    发表时间:2010-09-08  浏览次数:544次

      作者:牛琼 胡营滨 史宁 作者单位: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滨州市 256603

      【关键词】 肝硬化 反流性食管炎 内镜检查 病理学

      反流性食管炎(RE)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造成的食管黏膜损害,是临床十分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本文对我院近6年356例肝硬化患者和随机选取同时期588例非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和病理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肝硬化患者并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总结我院2000年6月—2006年6月944例接受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其中经B超、CT和其他辅助检查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356例(肝硬化组),非肝硬化患者588例(对照组)。肝硬化组中男286例,女70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43.6±8.5)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321例,洒精性肝硬化19例,其它原因者16例。对照组中男458例,女130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41.8±9.2)岁。对两组中的病例进行食管黏膜活检病理检查。两组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P>0.05)。

      1.2 RE内镜分级 按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1999年,烟台标准)共分4级。0级:内镜表现正常; I级: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无融合现象; II级: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非全周性融合; III级:病变广泛,发红、糜烂融合呈全周性,或溃疡。本文参照洛杉矶标准将存在Barrett食管或食管狭窄者列为III 级。

      1.3 病理学分级 在RE病变部位活检取黏膜2~3块, HE常规染色检查, 亦按1999年烟台标准进行分级。鳞状上皮增生、炎细胞浸润为轻度, 出现黏膜糜烂为中度, 有溃疡形成或Barrett食管改变为重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内镜检查结果 RE内镜下表现为黏膜点状或条状充血、潮红,轻度糜烂,较重者病变范围扩大,并出现部分融合现象或全周融合及溃疡。肝硬化组共诊断反流性食管炎135例(37.9%),其中I级21例,II级96例,III级18例;伴食管静脉曲张48例,胃溃疡39例,十二指肠球溃疡19例,复合性溃疡2例。对照组共诊断反流性食管炎56例(9.5%),其中I级18例,II级30例,III级8例;伴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19例,复合性溃疡1例。肝硬化组与对照组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

      2.2 临床症状 肝硬化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比较,见表1。

      表1 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比较(略)

      注:Δ与对照组比较P<0.01

      2.3 病理分析 肝硬化组135例RE中88例(65.2%)取食管黏膜作病理切片检查, 对照组56例RE中40例(71.4%)取食管黏膜作病理切片检查,进行病理分级,结果见表2。

      表2 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的病理分级比较(略)

      注:Δ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常见,分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 国内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RE的发生率约为2.0%~6.3% [1], 但肝硬化并RE的发生则报道甚少,尸检资料报告肝硬化并食管粘膜糜烂、出血、溃疡达32.7%(16/49)[2]。本组肝硬化并RE内镜检出率为3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P<0.01),这也证实了肝硬化并RE并非少见。这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肝硬化患者胃肠激素的变化。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血浆血管活性肽、神经降压素显著高于正常人,而血管活性肽、神经降压素有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的作用,易使胃内容物反流。②胃排空迟缓。国外报道肝硬化患者胃半排空流质食物延迟[3],国内有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胃半排空固体食物时间延迟,且其胃排空功能受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影响。 ③腹水形成致腹内压增高,压迫胃部可使胃内容反流入食管。④食管静脉曲张影响食管的排空,使其清除能力下降,使反流物接触食管粘膜时间延长。⑤食管静脉曲张导致食管下段括约肌收缩障碍,易使胃内容物反流。

      内镜检查是诊断RE最准确的方法,是诊断RE的金标准。RE黏膜病变的特殊征象在内镜下清晰可见, 内镜检查可观察病变的形态、范围和严重程度,有无裂孔疝、胆汁反流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情况,必要时还可以进行黏膜染色或组织活检。本组研究发现肝硬化并RE时合并胃溃疡较多,不同于国外报道的非肝硬化病人RE合并十二指肠溃疡比例较高的特点[4],这与肝硬化病人常同时伴有门脉高压性胃病有关。

      烧心、反酸、胸骨后痛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常见症状,尤以烧心最常见,文献报道50%以上患者有此症状。根据本组资料,肝硬化患者RE临床症状烧心、反酸、胸骨后痛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腹胀表现明显,占72.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这可能与肝硬化时消化功能障碍以及部分病人形成腹水有关。

      本组研究发现肝硬化并RE时其病理程度要较对照组严重,以黏膜糜烂为特征的中度损害改变显著增加,这与肝硬化时肝脏清除能力下降,门脉高压致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使肠源性有毒物质绕过肝脏,容易形成内毒素血症,而内毒素可激活激肽系统,使细胞代谢障碍,造成粘膜损害加重有关。

      【参考文献】

      [1] 李兆申,王雯,许国铭,等.反流性食管炎1827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912.

      [2] 尹朝礼,梁扩寰.肝硬化的肝外系统病理损害(附49例尸检报告)[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1,11(1):1618.

      [3]  Isobe H, Sakai H, Satoh M,et 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J].Dig Dis Sci,1994,39 (5):983989.

      [4] Boyd EJ.The prevalence of esophagitis in patients with duodenal ulcer or ulcer-like dyspepsia[J].Am J Gastroenterol,1996,91(8):15391543.

    ↑上一篇:Dieulafoy病17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胃溃疡癌变的X线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