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发表时间:2010-09-07  浏览次数:520次

      作者:王培龙 作者单位: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内镜科(046011)

      【摘要】 目的:探讨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确诊的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乳头插管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根据乳头形态及结石大小行乳头切开,采用取石网篮或球囊取出结石。术后部分患者放置鼻胆引流管。结果:68例患者行EST 1次取石成功59例,2次取石成功7例,成功率97%,取石失败2例。术后放置鼻胆管引流者48例,占70.5%。结论:经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简单、有效、可重复等优点,因此存在广阔的临床应用空间。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内镜治疗 ERCP

      胆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ERCP是确诊胆管结石的最佳方法。ERCP不仅可直观结石的大小、数目、部位等,而且可进行活检及细胞学检查。与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RCP)、经皮经肝胆管造影术(PTC)相比,误诊率低[1]。2005年11月~2007年12月,我院应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确诊的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男42例,女26例,29岁~83岁,平均52.5岁。其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48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或复发性结石20例,术前均经B超、MRCP或T管造影诊断为胆总管结石,术中经ERCP证实诊断。结石直径<1.0 cm的18例,1.0 cm~1.5 cm的40例,1.6 cm~2.0 cm的8例,>2.0 cm的2例。单颗结石23例,2颗结石13例,2颗以上结石15例,泥沙样结石17例。伴有乳头旁憩室30例。

      1.2 器械

      Olympus公司的JF-140型电子十二指肠镜及相关附件、PSD-20高频发生器。

      2 方法

      2.1 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常规检查血细胞分析、出凝血机制、肝功能、血淀粉酶、腹部B超或CT扫描或磁共振胆管显影、心电图等,确定无内镜检查禁忌证,做碘过敏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禁食12 h以上,术前15 min肌注山莨菪碱10 mg、地西泮10 mg;通过连接线把内镜、病人回路电极板、高频发生器连接起来形成回路;常规咽部麻醉,取俯卧位,置入牙垫,并使牙垫外缘紧贴门齿。

      2.2 操作方法

      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进镜后用造影导管或切开刀行ERCP,X线监视下,明确结石位置、大小、数量。开启高频发生器,调节切开功率40 W,通过举钳器将呈弓形的切开刀上抬,沿11点~12点方向切开乳头,切开长度根据乳头结构形态和结石大小决定,以达到切开的隆起皱襞,而不超过其上缘为准。结石直径<1.0 cm的多采用取石网篮套取结石,直径>2.0 cm的结石经机械碎石后取出,泥沙样结石和碎石后取石加用气囊拖石。当结石被拖至乳头肌切口时,固定住网篮或球囊,旋转十二指肠镜大钮,使其前端向下,适当右旋镜身,必要时少许插入十二指肠镜,使作用力的方向与胆管的走向一致,即可将结石拖出。②鼻胆管引流术:术后通过造影导管或切开刀插管交换导丝,通过导丝将鼻胆引流管送至满意位置,在X线监视下,边退镜边插管,退镜达口腔时,固定引流管后拔出十二指肠镜。之后将一根较为润滑的聚乙烯塑料管从鼻腔插至咽部,然后用外科镊子将其从口中夹出,将引流管穿入聚乙烯导管中,再将两者一起从鼻腔拉出,直至引流管在咽部取直。本组术后放置引流管者48例。

      2.3 术后处理

      术后6 h及次日晨查血、尿淀粉酶。严密观察血压、心率、粪色,以判断有无消化道出血。注意发热、腹痛、呕吐等症状,对疑有胆道感染及胰腺炎者,对症处理。造影证实胆石已取净者,可拔除鼻胆引流管。

      3 结果

      3.1 治疗结果

      行EST1次取石成功62例,2次取石成功4人,成功率97%,取石失败2人。部分直径>1.5 cm的胆总管结石系结构松散的泥沙样结石,直接经取石网篮取出后加用气囊拖石,部分直径>2.0 cm的结石经机械碎石后取出,并用气囊拖石。取石后行ERCP,未见充盈缺损。术后放置鼻胆引流管48例,占70.5%。

      3.2 术后并发症

      EST术后并发症2例,发生率2.9%,其中消化道出血1例,急性胰腺炎1例,经治疗后痊愈。28例患者术后出现腹痛、恶心及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给予对症处理。

      4 讨论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胆道疾病,自1973年Kawai和相马、1974年Classen和Demling报道了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以来,标志着治疗性ERCP技术的诞生。随着相关附件和操作技术的发展完善,EST已成为处理胆道疾病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主要适用于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残留或复发的患者,尤适用于高龄和手术风险较大的患者[2]。

      本组68例患者经十二指肠镜下EST后取石,成功率为97%,我们的认识体会是:①插管成功先行造影,对结石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选择合适的乳头切口位置和大小,保证取石网篮或球囊导管与胆管的轴向同方向,有利于结石的取出;②将取石网篮插入到结石的上方,缓慢移动或在结石上方不断抖动取石网篮将结石套住,若结石不断滑出网篮,可以将网篮靠得结石更近些,以便把其抓得更加牢靠。之后将结石拖入十二指肠内。一旦套取了结石,最重要的是结石的尺寸必须足够小,以保证顺利通过远端胆管和已被切开的乳头括约肌,否则须行机械碎石,以防止盲目拖石造成结石嵌顿。如果有多个结石,应首先将最下面的结石取出,以防止结石嵌顿。本组3例是行机械碎石后取出。2例EST成功后未能取出结石,1例因胆总管结石伴多发左右肝管内结石;1例因结石嵌顿在胆总管中段,远端胆管不扩张,网篮无法打开套取结石,而气囊导管又无法移动结石,放置鼻胆管后转外科手术;③部分结构松散的结石及较大较硬的结石机械碎石网篮取出后,需要通过取石球囊反复清扫,把残留的结石碎片拖入十二指肠,或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胆管,以排出残留结石碎片;④如果肝内胆管结石比较松动,可将导丝穿过结石旁,然后进入上游胆管,将取石球囊置于结石上方,通过常规方法将结石取出,或将取石球囊置于结石下方,充气后使球囊和胆管内径基本一致,之后快速拉动球囊,在结石下方形成负压,拉动结石向肝外胆管滑动[3];⑤鼻胆管在EST取石后应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多发结石、碎石后取石、泥沙样结石患者非常适用。因残留结石碎片会增加术后并发症,鼻胆管可充分引流胆汁,预防胆道压力增加,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本组行鼻胆管引流术48例,均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EST技术现在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仍存在并发症,常见的主要是出血、穿孔、重症急性胰腺炎。本组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考虑系切口电凝不充分所致,经内镜下止血治愈。1例发生急性胰腺炎,考虑EST术时乳头括约肌切开不充分,术后乳头括约肌狭窄,导致胆道引流不畅或胆汁淤积,引发胆道症状复发,经禁食、抗感染、抑酸、抑制胰酶分泌等处理后治愈。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具体措施如下[4]:①操作者具有丰富的经验,熟练的操作技术;②适当的乳头大切开,减轻胆道压力,保障胆汁引流的通畅,预防胆管炎和胰腺炎;③乳头切开时应保证切开方向的准确性,避免切开方向错误损伤胰十二指肠动脉,乳头旁憩室较大或较多的患者不宜大切开,掌握好切开长度,术后禁食,预防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④对于大结石不可盲目硬取,以免造成结石嵌顿;⑤老年患者操作时最好同时进行动脉氧监测,保证操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许国铭,李兆申主编.上消化道内镜学[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85~500.

      [2] 胡 冰,周岱云,龚 彪.ERCP临床诊疗图解[M].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38~269.

      [3] 林三仁主编.临床胃肠内镜学[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683~703.

      [4] 何向阳,张爱农,文 琴.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24:292~293.

    ↑上一篇:胃溃疡癌变的X线分析
    ↓下一篇:肝硬化患者检测血清CA125的临床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