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病475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11  浏览次数:480次

      作者:祁会杰,李雅娟  作者单位:737100甘肃金昌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中的疗效。方法:475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西医治疗)和治疗组(中医治疗)进行治疗,对其短期疗效和远期疗效进行对照。结果:短期疗效两者无明显差异,远期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的远期疗效肯定,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道疾病

      资料与方法

      2007~2008年采用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患者47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75例和对照组200例,诊断符合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诊断标准,男245例,女230例;年龄11~84岁,就诊时年龄11~25岁101例,25~60岁299例,60~84岁75例,符合功能性食管疾病(治疗组49例,对照组39例),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治疗组92例,对照组56例),功能性肠道疾病(治疗组28例,对照组25例),功能性腹痛综合征(治疗组36例,对照组25例),胆囊和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治疗组43例,对照组32例),功能性大便失禁(治疗组27例,对照组23例)。临床表现为胃镜、结肠镜、全消化道钡餐透视、腹部盆腔CT、B超查肝胆胰脾肾膀胱均未发现各脏器有器质性疾病。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症状与体征无差异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分别辨证分型为阳虚、阴虚、阴阳两虚、肝郁、湿阻、肠结、其他七型。其中阳虚者用四逆汤加减,以制附子30g,干姜30g,甘草20g为主方;阴虚者用增液汤加减,以玄参30g,生地30g,麦冬30g为主方;阴阳两虚者用八珍汤加减,以人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10g,熟地15g,白芍10g,川芎10g,当归10g为主方;肝郁者用柴胡疏肝散加减,以柴胡10g,枳壳10g,川芎10g,白芍10g,陈皮10g,香附10g,甘草6g为主方;湿阻者用平胃散系列方加减,以苍术15g,陈皮15g,厚朴15g,甘草10g为主方;肠结者用麻子仁丸加减,以麻子仁20g,白芍15g,枳实10g,大黄20g,厚朴10g,杏仁10g为主方;对于其他型,均以二陈汤加减,以半夏20g、甘草15g、茯苓20g为主方。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分别选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促胃动力药莫沙必利、胃肠解痉药匹维溴铵、止泻药地芬诺酯、泻药聚乙二醇或乳果糖、肠道动力感觉调节剂替加色罗、抗抑郁药帕罗西汀等。

      疗效标准:所有病例1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停服所有药物进行短期疗效评估;其后6月不服用任何有可能干扰疗效评估的药物。

      短期疗效:①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②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有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远期疗效:①显效:短期显效后随访6月,临床症状无反复;②有效:短期有效后随访6月临床症状无反复或短期无效随访时症状渐渐改善;③无效:临床显效有效病例随访时症状反复或短期远期均无效。

      结 果

      治疗组:显效119例,有效91例,无效65例,总有效率76.36%;对照组:显效106例,有效53例,无效41例,总有效率79.50%;治疗组无效65例,对照组治疗无效41例,治疗组短期疗效两组无明显差异。

      治疗组:显效110例,有效117例,无效48例,总有效率82.55%;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42例,无效138例,总有效率31.00%,X2=129.13,P<0.01。治疗组无效48例,对照组无效138例。治疗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X2=5.81,P<0.01),远期疗效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讨 论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以对症治疗为主,缺乏更深层次的治疗。

      祖国传统医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辨证施治,对于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手段多样,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临床观察凡是对四逆汤加减的病例,其温阳效果明显差于原方,尤其是对以阳虚为表现的功能性食道疾病和功能性大便失禁,在分别用旋覆代赭汤和补中益气汤治疗无效的病例,四逆汤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作用;对于阴虚患者用增液汤时多对其方进行了加味,加用的药物中熟地、当归、枸杞用的较多,为了达到“阴得阳助而生化不息”多加用肉桂、菟丝子;对阴阳两虚患者用八珍汤时常规加用柴胡和怀牛膝补气宜升宜散,补血宜降宜收;对肝郁患者用柴胡疏肝散时,多短时服用,很少超过1周,以免行气散气药物耗气伤气,且该方在所选病例中应用不多;对湿阻患者用平胃散系列方加减治疗时舌苔和脉象对辩证起决定性作用,多针对病程较短,实症明显的患者;对肠结患者用麻子仁丸是因患者“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小便数而大便硬,其脾为约”,大便畅通后,需缓缓补脾;对其他型患者用二陈汤是采用清代医家黄元御的升降观点,即以甘草坐居中州,茯苓升举脾气,半夏将胃气,使脾升胃降,如半夏降胃气不够,加陈皮、杏仁兼降肺气,使肺胃同降,如茯苓升举脾气不够,加桂枝、白芍、白术、升麻散肝,使肝脾同升,此观点虽有些费解,但用于临床,有时可以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纵观对照结果,中医在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上有绝对的优势,现代医学受缚于该病发病机制不明,对症治疗病程长,心理干预起效甚微,而中医治疗方法灵活多样,临床内容非常丰富,目前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仍具有广阔前景,应在临床上推广。

    ↑上一篇:带蒂回盲肠间置代胃术的抗反流效果临床观察
    ↓下一篇:自制栅栏定位器在CT引导下穿刺活检与介入治疗临床应用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