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消化病学》

    PDS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研究

    发表时间:2011-12-13  浏览次数:618次

      作者:张兰,李胜棉,姚树坤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消化内科;北京中日友好医院

      【摘要】目的 研究餐后不适综合征(PDS)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与健康人胃排空的差异。方法 按照罗马Ⅲ诊断标准,选择PDS型FD患者34例纳入试验组,健康志愿者21例纳入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核素胃排空检测,观察胃半排空时间(GET1/2)和120 min胃排空率(GE120)。结果 试验组GET1/2 (106±26)min高于对照组GET1/2(78±14)min,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6,P<0.01);试验组GE120(56±13)min低于对照组GE120 (71±11)min,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1,P<0.01)。但是试验组症状积分与胃排空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PDS型FD患者较健康人易存在胃排空延迟。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胃排空;核素;胃半排空时间;胃排空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fference of gastric emptying between the patients with post 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PDS) and healthy subjects. Methods According to Rome Ⅲ standard,34 PDS patients in experiment group and 21 healthy subjec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performed by gastric emptying. The gastric emptying halftime(GET1/2) and gastric emptying rate at 120 minutes(GE120) were detected as gastric emptying parameters. Results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control group,the gastric emptying time was delayed significantly in experiment group,with GET1/2 (min) of (106±26),as compared with (79±14) in control group (P<0.01). As for GE120 (%),which was (56±13) in experiment group vs (71±12) in control group(P<0.01). However as for PDS patients,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patients’symptom scoring and gastric emptying rate (P>0.05). Conclusion As compared with healthy subjects,the patients with PDS are easier to have gastric dyskinesis.

      【Key words】 functional dyspepsia; postprandial distress syndrome; gastric emptying; nuclide; gastric emptying halftime; gastric emptying rate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组临床常见的综合症候群,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病程特点。据报道[1],人群消化不良的发病率在21%~40%,其中40%~70%为FD。F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无定论,随着对FD认识的不断深入,罗马Ⅲ学术委员会对FD的诊断提出新标准,并根据不同的病理生理学异常为基础又将FD分为两种亚型[2],即上腹痛综合征(EPS)和餐后不适综合征(PDS)。本研究对以餐后饱胀、早饱为主要症状的PDS型FD患者的胃排空进行检测,以健康人作对照,明确PDS型FD患者是否存在胃动力障碍,探讨其发病机制,指导临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消化门诊的PDS型FD患者34例为试验组,男14例,女20例;平均年龄(46±13)岁;平均体重指数(23.0±3.3) kg/m2。入选标准:根据罗马Ⅲ[2]分类体系中对PDS的诊断标准进行判断是否入选。选择健康人21例为对照组,其中男9例,女12例;平均年龄(42±14)岁;平均体重指数(22.5±2.2) kg/m2。入选标准:无任何临床症状,且无任何疾病者。2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对试验组进行症状评分

      应用LDQ量表对受试者进行症状评分[3,4]。选择6个症状:餐后饱胀感、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餐后恶心、嗳气。每个症状按轻重程度分为6个等级。0分:无任何症状;1分:症状极轻,即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2分:症状轻,即正常生活稍受影响,但能坚持工作;3分:症状中等,即影响正常生活,料理家务能力下降,正常工作受影响;4分:症状严重,即影响正常生活、生活部分自理,正常工作明显受影响;5分:症状极严重,即正常生活不能自理,不能正常工作。计算每个PDS型FD患者症状总积分。总分为0~30分,得分越高,说明消化不良症状越严重。

      1.3 检测方法

      1.3.1 仪器:德国西门子公司双探头1英寸晶体e.camduet型PET/SPECT仪。

      1.3.2 受试者准备:空腹8 h;3 d内未服用过影响胃动力的药物、禁烟酒;经期女性最好在月经周期的卵泡期进行,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激素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1.3.3 试餐制备:采用半固体试餐形式。材料:方便面80 g,火腿肠50 g,生鸡蛋1个[(50±2)g],开水400 ml,总热量500 kcal(1 kcal=4.18 J)。方法:将 1 mg 99mTcDTPA标注入生鸡蛋蛋黄中,2 min后搅匀,煎成鸡蛋饼,并切成碎末状放入煮开的方便面中,将火腿肠亦切成碎丁状,与面和鸡蛋饼碎末混匀后在5 min内进餐完毕。

      1.3.4 方法步骤:受试者取立位,分别在进餐完毕后的即刻(90 min)、30、60、90、120 min对受试者进行图像采集;每次采集1帧图像,采集时间均为1 min;在两次图像采集之间,允许受试者适当走动;显像结束后,数据存入电脑,经专用计算机软件处理。

      1.3.5 观察指标:①GET1/2:胃内食物排空50%的时间。②GEt:包括GE30、GE60、GE90、GE120,即30、60、90、120 min时的胃排出的放射性计数与初始胃内总放射性计数的比值。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及Spearman相关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GET1/2和GE120比较

      试验组GET1/2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诊断试验的ROC曲线[5],选取102.07 min作为诊断界点,即正常GET1/2的上限值,试验组34例中,GET1/2延长18例,GET1/2延迟的发生率为52.94%。PDS型FD患者GE120较健康人降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样根据ROC曲线,选择48.35%作为诊断界点,即正常GE120的下限值,试验组中有11例PDS型FD患者GE120降低,其GE120降低的发生率为32.35%。

      2.2 2组各时间段胃排空率比较

      试验组在30、60、90、120 min 的平均胃排空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各个时间胃排空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试验组临床症状积分与胃排空延迟的相关性

      对34例PDS型FD患者各个临床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与GET1/2和GE120分别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分别为rs=0.280,P>0.05;rs=-0.288,P>0.05。

      3 讨论

      罗马Ⅲ标准与以往的罗马Ⅱ标准不同,它提倡根据不同症状群背后的病理生理异常机制用药[6]。罗马Ⅲ分类体系通过对人群及消化不良患者的分析研究发现,很多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在进餐后导致加重或减轻,因此认为与进餐相关的消化不良症状是一个独立相关因素,有其相关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症状。依据此观念区分FD的亚型,故PDS应与EPS具有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

      由于胃对液体和固体的排空速度不同,液体排空时间短,固体排空时间长,不同形式试餐的胃半排空时间和胃排空率存在很大差异。有研究表明半固体试餐的正常半排空时间介于液体及固体两种试餐之间,测试结果更符合正常人消化的过程[7,8]。本研究采用胃排空检测的金标准核素法[9],应用SPECT核素标记半固体试餐对PDS型F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胃排空检测。根据试验组和对照组GET1/2 、GE120结果分别绘出的ROC曲线均位于机会线上方,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0.791。通过与健康人胃排空进行对照,发现34例PDS型FD患者中有18例(52.94%)出现GET1/2延长,有11例(32.35%)出现GE120降低,说明胃排空延迟是PDS型FD的发病原因。但本研究还发现,试验组中有11例GET1/2正常,9例GE120正常,1例同时出现GET1/2 加快和GE120增高,说明PDS型FD患者并不是只有单一的胃排空延迟,还存在其它发病机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促动力药物并不能使所有具有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的FD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此外,本研究同时对PDS型FD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胃排空进行相关性研究,发现单个临床症状评分以及症状总积分的多少与GET1/2和GE120之间无客观的相关性,说明PDS型FD患者临床症状与胃动力障碍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这可能是因为PDS型FD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故临床不能用餐后饱胀不适、早饱等症状来评价PDS型FD患者是否存在胃动力障碍,也不应完全以餐后饱胀不适、早饱等症状作为应用促动力药物的指标。这一结果与李国华等[10]研究结果相一致。

      本研究最初选定的对照组健康志愿者共有23例,但是在统计时排除2例。其中1例是因为试餐的成分不符合该志愿者口味,亦超出了其平时的进餐量,出现餐后饱胀感,结果显示GET1/2较正常延长,GE120较正常降低。说明胃排空受所进食物成分及量的影响。故为确保核素胃排空试验的准确性,标准试餐成分应尽量符合受试者的口味,且进餐量应较受试者平时进餐量相对减少。另外1例健康志愿者因近期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在进食标准试餐后亦出现了明显饱胀感,同样试验结果显示GET1/2较正常延长,GE120较正常降低,说明精神心理状态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胃的排空功能,导致胃潴留和继发的胃肠道症状,故在选择健康志愿者时应注意排除这方面的影响。总之,PDS型FD的发病机制复杂,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但本研究提示胃排空延迟可能是其重要的发病因素。

      【参考文献】

      1 侯晓华. 开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研究. 中华消化杂志,2003,23:6970.

      2 Drossman DA.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Ⅲ process.Gastroenterology,2006,130: 13771390.

      3 Moayyedi P,Duffett S,Braunholtz D,et al. The Leeds Dyspepsia Questionnaire: a valid tool for measuring the presence and severity of dyspepsia. Aliment Pharmacol Ther, 1998,12:12571262.

      4 Holtmann G,Talle NJ,Liebregts T. A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itopride in functional dyspepsia. N Engl J Med,2006,354:832840.

      5 孙军,陈峰,郑凯尔. ROC曲线分析在放射学中的应用.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574575.

      6 孙菁,袁耀宗.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标准的浅识.中华消化杂志,2006,26:764765.

      7 韩春起,高心怡,赵虹,等. 放射性核素显像定量评价胃排空功能的方法学研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2931.

      8 严祥,刘纯,刘永铭,等. 应用ECT技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影响因素的研究. 中华消化杂志,2000,20:416417.

      9 Nslund E,Bogefors J,Grybck P,et al.Gastic emptying: comparison of scintigraphic,polyethylene glycol dilution,and paracetamol tracer assessment techniques. Scand J Gastroenterol,2000,35:375379.

      10 李国华,朱萱,胡伟,等. 运动障碍样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与胃排空的关系.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5,45:5052.

    ↑上一篇:未破入胸腔的自发性食管破裂诊治体会
    ↓下一篇:胃镜下套扎治疗胃间质瘤56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