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血液病学》

    血液透析室的管理与监测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1-08-11  浏览次数:584次

      作者:曹家荣  作者单位: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1

      【摘要】 目的:规范血液透析室的管理与监测,提高血液净化技术质量,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医院分级标准,制定了一系列措施。结果:对血透室管理实施规范化管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结论: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控制血透室感染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血透室,感染,监测,管理

      血透室的管理与监测,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我院在加强全院医院感染管理的同时,尤其重视血透室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使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从而达到减少污染源,保证透析质量达标,确保透析患者安全的目的。

      1 完善管理制度

      为了使血透室的管理实施规范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要求,结合我院实际,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各级人员职责、医院感染控制方案,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 加强全员感染知识培训

      提高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人人参与、人人把关,是做好医院感染工作的基本条件[1]。我院每季度都要组织各类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医院对各级管理、医务、工勤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常规培训,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中之重。

      3 控制血透室医院感染与监控措施

      3.1 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流程

      血透室的布局必须以有利于透析患者的安全、符合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原则,血透室应明确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各区之间要有明确标志。清洁区设治疗室、准备室、水处理室、无菌物品存放室。半污染区设置办公室、更衣室、复制室、透析室、储藏室和内走廊。污染区主要为污物处理场所。

      3.2 落实保洁消毒措施

      血透室应保持室内用物的清洁,各室地面通常采取湿拭清扫,必须用消毒液湿拖2次/d;台面、桌椅、门窗、水池、卫生间等用消毒液擦拭1次/d。各室所用的拖把、抹布必须严格分开,有明确的标志。患者床单、被套每用一人次后及时更换,每天做空气紫外线消毒,室内大清洁1次/月。

      3.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3.1 提高消毒灭菌质量

      提高消毒灭菌质量可直接降低医院感染,直接降低医疗纠纷及赔偿,同时把住消毒灭菌质量关,可预防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2]。为此,必须加强对消毒灭菌物品质量管理,严格区分无菌与非无菌物品分室存放。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使用前核对物品的有效期,使用后一次性用品应进行消毒毁形置入黄色塑料袋密闭运送,达到无害化处理。

      3.3.2 血液透析机使用后严格消毒

      定期监测:透析器、管路的复用应严格采取双消毒。管路、透析器必须在下机前注明患者姓名标签;透析器并注明复用时间、次数。每次使用后反复用反渗水冲洗30 min,浸入0.5%过氧乙酸消毒液内浸泡24 h,取出后用反渗水冲洗10 min排空沥干,用0.5%过氧乙酸灌注放入恒温藏箱(4℃)中24 h以上。

      3.3.3 传染病患者血液净化均安置隔离净化间进行

      实行一次性的医疗卫生用品,做到专机透析、专人负责,采取相应隔离消毒措施。所有物品严格按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房间严格终末消毒,使用后一次性用品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处理达到无害化要求,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4 严格洗手,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医护人员手被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3],洗手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强调医护人员接触每个透析患者前后必须严格洗手。进入透析净化室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时,树立无菌观念,切不可轻视。

      3.5 加强血透室预防感染措施

      3.5.1 工作人员定期体检

      每年对医务人员进行抗HBs、HBsAg检测,抗HBs阴性者注射乙肝疫苗;HBsAg阳性的医务人员不宜从事血透室工作。

      3.5.2 血透室限制留陪

      病情需要准许1人留陪,留陪者更衣、换鞋入内,治疗和护理操作时禁止留陪,以减少室内的污染机会。

      3.5.3 防止锐器刺伤 污染的针头应置入锐器盒内进行焚烧。

      3.6 定期监测分析,保证质量

      3.6.1 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监测

      我院从2002年2月开始,血液净化系统每月对透析用水、透析液进行前瞻性监测;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或有严重感染病例时,应增加采样点,如:原水口、软化水出口、反渗水出口、透析液配液口等;透析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仪器表面、使用中消毒剂,进行监测1次/月。标准为:透析用水的细菌菌落总数必须≤200 cfu/ml,透析液的细菌菌落总数≤2 000 cfu/ml,未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为合格。空气培养细菌菌落总数 ≤200 cfu/m3,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细菌菌落总数≤5 cfu/cm2,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 ≤100 cfu/ml,未检出致病性微生物为合格。监测均符合要求。

      3.6.2 监测结果,分析总结

      科室医院感染监测小组,每月对各项监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及时向科室医务人员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反馈。对监测不合格者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制定有效整改措施,且十分注意整改后效果。

      【参考文献】

      [1]徐迁模.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疗质量[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137138.

      [2]曹力,粱慧,王鲜平,等.全方位做好医院质量监测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5):378379.

      [3]王晓宁,王振英.护理人员操作前手消毒方法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4):298299.

    ↑上一篇:抗凝剂对全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
    ↓下一篇:初治急性髓性白血病72例治疗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