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05-20  浏览次数:670次

      作者:张华 陈俭 作者单位:311800 浙江省诸暨市中医院(张华) 310000 浙江省第一医院ICU(陈俭)

      关键字: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为探讨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作者将本院ICU 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间,符合条件的8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颅脑损伤后入院时GCS评分3~8分(除外糖尿病、濒死及因经济原因中途放弃治疗者)患者共85例,其中男61例,女24例,年龄6~81岁;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51例,广泛脑挫裂伤21例,原发性脑干损伤9例,弥漫性轴索伤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39±11)岁,GCS评分(4.8±1.2)分,血糖(10.5±3.6)mmol/L;对照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43±9)岁,GCS评分(4.9±1.1)分,血糖(9.8±4.3)mmol/L。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除予以脱水、抗生素、营养、支持及手术治疗外,治疗组患者在入院首次血糖监测后即给予胰岛素持续微泵输入,每0.5~1h 测一次血糖,将血糖控制在4.0~6.0mmol/L,根据血糖水平来调整胰岛素泵注速度,在强化胰岛素治疗7~10d后,改用常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12mmol/L以下。

      1.3 观察指标

      全部患者在伤后6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断疗效,及时性随访率为98%。按结果分为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和死亡。同时,观察住院治疗期间住ICU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PEMS 3.1统计软件,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治疗组入住ICU(12.2±3.4)d,机械通气时间(5.2±3.4)d,院内感染率16.4%;对照组入住ICU(18.3±6.2)d,机械通气时间(9.3±4.2)d,院内感染率28.5%。以上各项指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根据GOS评估法,治疗组良好18例(45.0%),中残11例(27.5%),重残6例(15.0%),植物生存1例(2.5%),死亡4例(10.0%);对照组良好10例(22.0%),中残14例(31.0%),重残10例(22.0%),植物生存2例(4.0%),死亡9例(20.0%)。治疗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生存者治疗组生存质量良好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由于重大创伤的有害刺激,可引起机体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反应,即应激反应,其主要特征是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尤其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激活,引起许多相关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变化,而表现血糖增高等[1]。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血糖,同时危重病患者血糖变化能体现应激反应的强弱,血糖持续高水平与危重病病情呈正相关[2]。高血糖影响脑的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恢复并引起更长的延迟低灌注期,高血糖还导致损伤脑细胞内乳酸蓄积,pH下降,而细胞内乳酸酸中毒可加重神经元损害甚至使神经细胞死亡[3]。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控制应激性高血糖简单而有效的手段,能在短时间内将血糖降至正常,从而防止高血糖对中枢神经的进一步损害。本资料两组患者相比较,强化胰岛素治疗组生存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而且病死率明显下降。同时,作为体内最重要的促合成激素,使用胰岛素还能够纠正创伤后的高分解状态和负氮平衡,增加骨骼肌重量[4],从而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缩短入住ICU的时间。

      通过本观察,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并与常规胰岛素治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有效改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预后,临床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 王晓梅,宿英英.重症脑损伤的神经内分泌研究进展.中国急救医学,2004,24(7):501~503.

      2 林瑞云,戴建伟.强化胰岛素治疗在危重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急救医学,2005,25(5):327~329.

      3 黎沾良编.现代危重病学.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90.

      4 赵晓东,孟海东,姚咏明,等.严重创伤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17(7):406~408.

    ↑上一篇:逐瘀通脉胶囊联合替米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
    ↓下一篇: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