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肾上腺肿瘤60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5-24  浏览次数:492次

      作者:蒋曦媛, 金 晖,王 尧,杨兵全,孙子林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分泌科,江苏 南京 210009

      [摘要]目的 分析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症状,以提高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60例肾上腺肿瘤的病历资料,分析13例手术治疗的病理结果。结果 意外瘤20例;非意外瘤40例,其中醛固酮瘤、嗜铬细胞瘤各15例,皮质醇瘤10例。结论 肾上腺肿瘤临床表现、功能及病理表现多样,最多见为醛固酮瘤和嗜铬细胞瘤。意外瘤的发现率在不断增高,值得重视。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高血压;临床分析

      肾上腺肿瘤在临床上并非常见,因此常不易被重视,尤其是症状不典型及肿瘤无功能者容易漏诊。现将1998至2005年间在我院诊治的60例肾上腺肿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肾上腺肿瘤患者60例,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8~78岁,平均46.82岁。

      1.2 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结果及术后病理报告。

      1.3 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以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 果

      2.1 意外瘤组 本组20例,占33.33%;男、女各10例,平均年龄55.16岁(38~72岁)。其中因腰部胀痛、自己扪及包块等与肾上腺疾病无关症状就诊的13例,健康体检发现6例,行其他手术发现1例。20例中7例有功能学改变,其中5例表现为儿茶酚胺增多,2例表现为醛固酮增多。6例为转移性肿瘤,其中3例为肺源性;3例为原发性恶性肾上腺肿瘤,其中2例已有双肺、腹膜后淋巴结广泛转移。经手术治疗的13例,术后病理类型多达9种,其中诊断为嗜铬细胞瘤3例、无功能皮质腺瘤2例、髓质脂肪瘤2例,其余为多形性癌、神经鞘瘤、神经源性细胞瘤、囊肿、嗜酸细胞腺瘤和转移性管状腺癌各1例。

      2.2 非意外瘤(醛固酮瘤、嗜铬细胞瘤和皮质醇瘤)醛固酮瘤组15例,14例患有高血压;低血钾12例,平均血钾水平2.92 mmol?L-1(1.9~4.47 mmol?L-1),10例患者血钾水平在3.0 mmol?L-1以下。嗜铬细胞瘤组15例,均有高血压,有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者10例,有三联征中两种症状者4例,二者共占93.43%(14/15);实验室检查均有不同程度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升高。皮质醇瘤组10例,9例有高血压,6例患者有满月脸、紫纹、多血质等典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均有皮质醇增多。3组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

      表1 非意外瘤3组临床资料比较 略

      3 讨 论

      肾上腺意外瘤(adrenal incidentaloma, adrenaloma,AI)是指肾上腺及肾上腺所在区域意外发现的肿瘤,以往是在体检中发现,现在通常是在影像学检查一些与肾上腺疾病无关症状时意外发现[1]。本研究中意外瘤所占比例较大(33.33%),其次是醛固酮瘤与嗜铬细胞瘤(各占25%),皮质醇瘤最低。其中嗜铬细胞瘤瘤体较大,血压升高、波动最明显。而醛固酮瘤瘤体相对较小,皮质醇瘤发病年龄相对较小,临床库兴征较为典型[2]。通常认为,肾上腺意外瘤是没症状、无功能瘤,对病人不造成伤害,但本组有65%(39/60)的病例出现了腰部胀痛等非特异临床症状。随着生化检测技术和医学影像学检查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肾上腺区意外瘤的发现率逐年增加。本研究中意外瘤占33.33%,较黄凤等[2]报道高,而且有功能学改变的占了一定比例。本组有功能的肿瘤7例,占35.00%,其中以醛固酮及儿茶酚胺增高为多见,与李汉中等[3]报道一致。意外瘤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多样,恶性病例并不少见,显示了病理诊断、早期发现的重要性。本研究6例转移性肿瘤中3例为肺源性,3例肾上腺原发恶性肿瘤中有2例有肺转移,因此对肺癌和肾上腺恶性肿瘤都应重视相应部位的筛查。醛固酮瘤组高血压者占93.33%(14/15),66.67%(10/15)的患者血钾低于3.0 mmol?L-1。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血钾水平有中度以下降低者应常规排除醛固酮瘤的可能。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可以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临床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本组同时有头痛、心悸、多汗三联征典型表现的10例(66.77%),与苏为等[4]报道相似,而表现为其中两种症状的4例(26.66%),因此高血压人群中具有三联或二联征者应进一步检查有无嗜铬细胞瘤。本组B超检查阳性率嗜铬细胞瘤组、醛固酮瘤组、皮质醇瘤组分别为72.73%、14.29%和50.00%,CT阳性率分别为93.33%、87.77%和90.00%。可以看出CT的定位诊断正确率远高于B超,但对于瘤体相对较大的嗜铬细胞瘤B超也有较高的定位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Bertherat J, Mosnier P H, Bertagna X. Adrenal incidentalomas[J]. Curr Opin Oncol,2002, 14:(1)5863.

      [2]黄凤,姚友生,周昭远,等.103例肾上腺肿瘤病例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4,21(2):123124.

      [3]李汉忠,严维刚,王伟,等.肾上腺意外瘤126例分析[J].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9799.

      [4]苏为,王卫晴,关黎清,等.93例嗜铬细胞瘤临床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21(5):426427.

    ↑上一篇: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的疗效比较
    ↓下一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价值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