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12-12  浏览次数:471次

      作者:蒯汉增  作者单位:河南永城市人民医院 永城

      【摘要】 目的 对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作一对比分析。方法 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和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特点:无痛型多见,症状、体征多样化,并发症多。泵衰竭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控制血糖、血脂水平,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糖尿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心功能;老年人

      老年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率高,其临床特点与非DM合并AMI明显不同[1]。本文对60例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06~200906本院收治的DM合并AMI患者60例(以下称DM组),和同期非糖尿病AMI患者200例(非DM组)。其中DM组:男44例,女16例;年龄45~80岁,平均65岁;40例入院已发现DM史,病程3~20年,有高血压史30例(50%),高血脂史40例(66.7%)。非DM组:男144例,女56例;年龄40~88岁,平均61岁;有高血压史82例(41%),高血脂史72例(36%)。

      1.2 诊断标准 AMI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肌酶改变[2]。符合两项即可确诊,以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为主要症状者,必须有ECG改变或心肌酶改变。DM按1995 WHO诊断标准诊断,均为Ⅱ型DM,年龄≥65岁。

      1.3 检查项目 常规体检,15导ECG、血清酶学、血糖、心电监护,部分病例给DUG、Hotter及OGTT检查。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差别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梗死部分 DM组:前壁或前间壁20例(33.3%),下壁16例(26.7%),多部位24(40.0%)。非DM组分别为82例(41.0%),56例(28.0%),62例(31.0%)。2组比较 DM组发生多部位梗死明显多于非DM组(P<0.05)。表1 2组主要并发症比较 例(%)

      2.2 2组主要并发症比较 DM组心力衰竭、感染发生率高于非DM(P<0.05)。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休克三者并存的发生率亦明显高于非DM组(P<0.05)。

      3 结论

      DM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老年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DM早期即可出现症状,进展快,这与其高胰岛素血症有关[1],糖代谢紊乱继发脂代谢紊乱,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心肌病变、心律失常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这些因素极易诱发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合并AMI临床特点不同于对照组。

      DM并AMI时无痛性或轻型者多见占24%~42%[3]。本组60例DM并AMI患者30%为无痛性,非DM占18%,无痛性可能与糖尿病性心脏植物神经病变有关,尤其是交感神经痛常纤维的改变,使痛觉神经冲动传入受阻痛阈升高。这些患者发病时症状不典型,易误诊和延误病情,从而影响期预后,本组DM组多部位梗死明显多于非DM组(P<0.05)。DM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弥漫、多支病变发生率高[4],有报道DM合并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著狭窄累及2支以上者占69%[3]。而冠状动脉多支狭窄易发生冠状动脉血栓,且心肌内微小动脉广泛狭窄,侧支循环及再灌注的建立条件不利,故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其梗死范围往往较非DM者大,更容易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感染等并发症,所以DM并AMI预后不良。

      死亡原因多为泵衰竭、室颤。DM组急性期死亡病例的年龄较大,DM的病程较长,平均10年,出现并发症相对较多,往往已有潜在性心功能不全。DM患者发生AMI后,常导致交感神经受激惑,儿茶酚胺释放增加,使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升高,而游离脂肪酸的钙盐可损害细胞膜,使细胞内钾溢出,破坏心肌细胞的电稳定性,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4],且心脏植物神经病变,更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AMI时,血糖越高者并发症越多,病死率亦越高[23]。DM组死亡患者入院时血糖明显高于存活者,提示血糖浓度高低亦是影响其预后一个重要因素。所以DM并AMI时,合理控制血糖十分必要。一般维持在10mmol/L左右,同时要避免低血糖,因低血糖可引起血中肾上腺素增加而诱发致命性心律失常或加重病情。

      【参考文献】

      [1] 董超峰.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4):8788.

      [2] 路劲松.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10(4):2829.

      [3] 茅丹,成兴波,吕国萍. 老年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05,11(12):11971198.

      [4] 张西菊,刘坤玲,王萍.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评价及临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6(2):131132.

    ↑上一篇: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胰激肽原酶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的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