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浅谈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发表时间:2011-12-30  浏览次数:589次

      作者:李静  作者单位:西山煤电集团职工总医院,山西 太原

      【摘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致残性并发症,是一种损及经络、伤及气血,导致肢体气血失调、经脉失养、阳气不布、血脉瘀阻或湿邪蕴久化热,热盛肉腐而引发的肢体血管、外周神经以及肌肉、肌腱病变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关键词】 糖尿病足,影响因素,中西医结合

      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致残性并发症,是一种损及经络、伤及气血,导致肢体气血失调、经脉失养、阳气不布、血脉瘀阻或湿邪蕴久化热,热盛肉腐而引发的肢体中、小血管、微血管、外周神经以及肌肉、肌腱病变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以肢端疼痛、麻木、感染、缺血、溃疡、坏疽以及筋腐肉烂为特征,尤其以足为主,故称之为糖尿病足。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足与缺血、神经病变和感染有关。这三个因素时起协同作用、相互影响的。糖尿病长期不能得到控制,血糖过高,血管内皮损伤,激活了凝血系统,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神经纤维间毛细血管数目减少。内皮细胞增生,管腔狭窄,血管阻力增加造成缺血缺氧,功能和形态发生改变,导致高粘滞血症和微循环障碍引发的糖尿病足。

      1 临床分型

      1.1湿性坏疽

      多由于肢端动脉和静脉同时受阻、周围神经病变导致微循环障碍、皮肤创伤、感染而致病,病变多在足底胼胝区 或足跟处。病变程度不一,由浅表溃疡至严重坏疽。局部皮肤充血、肿胀、疼痛,严重时伴有全身症状、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恶心、心悸、尿少等菌血症或毒血症表现。

      1.2干性坏疽

      下肢中小动脉粥样硬化,肢端小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血栓形成闭塞。足部皮肤苍白,发凉,足趾部位有大小形状不等的黑色区,足趾疼痛,常发生于足及趾的背侧,有时整个足趾或足变黑、变干、变小。

      1.3 混合性坏疽

      同一肢端的不同部位同时呈现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病情较重。

      2 临床分级

      0级:皮肤无开放性病灶。常表现为肢端供血不足,肌肤发凉,皮肤紫褐,有麻木、刺痛、灼痛感,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足及足趾畸形。

      I级:肢端皮肤有开放性病灶、水疱、血疱、鸡眼、胼胝、冻伤、烫伤及其他皮肤损伤所致的皮肤表面溃疡,但病变未累及深部组织。

      II级:病灶已侵入深部肌肉等软组织。常有蜂窝组织炎、多发性脓性灶、窦道形成。感染沿肌间隙扩大,形成足底-足背贯通性深部溃疡,脓性分泌物增多,但肌腱-韧带尚未被破坏。

      III级:足的肌腱-韧带等组织破坏。蜂窝组织炎形成大脓腔,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多。

      IV级:严重坏疽造成骨质破坏,骨质缺损、骨髓炎、骨关节破坏,或已形成假关节,部分趾及足严重湿性或干性坏疽。

      V级:足的大部或全部感染、缺血,致严重湿性或干性坏疽。肢端变黑,干尸样表现。常可累及踝关节及小腿,多需高位截肢。

      3 治疗

      糖尿病足的治疗目标在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糖尿病足的发展。常规在西药调整血糖,控制感染,改善微循环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内外合治,临床上笔者将本病分为三期论治。

      3.1 急性感染期

      坏疽周围红肿疼痛发热,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为法,方药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当归、生地、丹皮、黄柏、赤芍、玄参等。

      3.2 感染控制期

      局部坏疽已控制,坏疽周围红肿消退或无红肿,轻度疼痛,治疗以益气活血,养阴生肌为法,方药用黄芪、当归、石斛、乳香、没药、白芷、川芎、牛膝、鸡血藤等。

      3.3 疮面愈合期

      局部坏死组织已脱净,创面清洁,色暗红或苍白,生长缓慢,治疗以益气活血为法,方药用黄芪、熟地、当归、党参、白芍、地龙、山甲、红花等。

      3.4 外治法

      局部红肿热痛以京黄膏箍围,破溃处常规络和碘消毒后用处蚕食法消除坏死组织,再以敏感抗生素配合654mg~220 mg加胰岛素湿敷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加用双氧水清洗。经治疮面脓腐脱净皮肤色暗红或黄白伴生长缓慢用生肌玉红膏外涂以托腐生肌,并用处蚕食法消除坏死组织。对于下肢动脉闭塞症的患者可用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方药泡洗如川芎、红花、桂枝、伸筋草、地龙、牛膝、干姜等水煎熏洗患肢。疮面有腐肉组织者,坏死组织深达筋膜或以下部位者应注意保护筋膜,如局部有脓肿或已溃疮面引流不畅应及时切开引流排脓。

      3.5 糖尿病的饮食

      饮食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以米面为主食,主食是多种营养素的主要来源。糖主要通过主食摄入,是直接影响餐后血糖的关键因素。故糖尿病食疗应以主食控制为重点,提高主食质量为核心。食疗质控的五驾马:低血糖指数;低热量;糖供热比值适中;营养的丰富与平衡;调节糖脂代谢及食用中药的强化。

      3.6 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合并症发病因素较多,需要全面地进行综合治疗。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是防止糖尿病足发生的基本条件。糖尿病人由于周围神经感觉不敏感,即使是轻微的损伤对糖尿病病人也是导致严重糖尿病足坏疽的开端,故冬季取暖时要避免足部烫伤,修剪指甲不宜太短,注意足部卫生等都可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此外,还应严格采取预防血管和神经病变,严格控制高脂血症,积极治疗高血压。对于心理状况不同的患者应给与心理治疗,通过言语交流,消除病人的顾虑,提高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和信心,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崔学富, 吕永芳, 金龙虎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J].2002,11.

      [2]李志辉,刘汇华.梁崇上治疗糖尿病足的观察[J].2002,11.

      [3]陈建业.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糖尿病临床观察[J].2004,12:15.

      [4]贾冬梅.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2004,12.

    ↑上一篇: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的超声表现
    ↓下一篇: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