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浅谈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2-03-02  浏览次数:543次

      作者:曹维维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解放军第215医院

      【关键词】 老年糖尿病,抑郁症

      糖尿病是一种身心疾病,国外已有报道糖尿病与抑郁症“共病”现象。但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很容易被人忽视, 尤其是老年人,几乎没有老年人承认自己存在精神问题,人们进入老年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生理和心理变化,老年期是生命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其所面临的特有困难将影响到糖尿病和抑郁症的治疗。故而,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注意对抑郁症的筛查,避免引发悲剧。

      1 病因分析

      1.1 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增高

      首先,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患者必须时刻注意饮食管理,经常监测血糖,长期服药,有些患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的患者认为,使用胰岛素预示着病情严重,因此心理压力更大,悲观情绪更重。其次,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在5~10年内可能出现并发症,这时刻威胁着患者,必然使人产生恐惧、悲观和焦虑的情绪。再次,长期治疗产生大量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心理压力会剧增。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时,皮质醇分泌亢进,大量的皮质醇会降低葡萄糖的利用,并拮抗胰岛素,使血糖升高,发生恶性循环。

      1.2 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发生以老年人为多发

      首先,身体的变化:与年龄相关的身体变化可能影响到糖尿病和抑郁症。比如因肌肉数量减少所致的体能下降、视觉、听觉敏锐度、骨强度降低等均会导致生理机能和认知能力下降,这些变化在糖尿病患者身上更明显。此外,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可能随年龄增长而恶化。有证据表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与慢性并发症和身体机能的下降密切相关。其次,社会心理的变化:老年人必须经常面临家人和朋友的去世,社会角色和功能改变(比如退休)和担心死亡等问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则给老年人应对这些巨大转变增加了困难,并有可能产生抑郁症。

      2 病症特征

      一般来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与一般抑郁症表现基本相同。第五版老年抑郁量表显现出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五个“是或不是”问题为:(1)你对你的生活是否基本满意?(2)你是否常常感到厌倦?(3)你是否常常感到无助?(4)你是不是喜欢待在家里,而不是外出走走做新鲜的事情?(5)你对你现在的生活方式感到毫无意义?若对第1的回答是“否”而对后4个问题的回答是“是”,则评分大于2,提示存在抑郁的可能。

      3 一旦诊断为抑郁症就应该立即给予治疗治疗主旨:

      在维持降糖等原发病治疗基础上,积极抗抑郁治疗。首先, 患者要学会精神调摄,心境要放宽, 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 对待疾病。老年人多参与社会活动,包括社区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对于提高认识,改变病人对疾病的误解都会有一些帮助。其实这不仅适用于糖尿病,对处理任何负性情绪也都是适用的。要想办法让患者自己充实起来,就没有时间总是去考虑这些烦恼。谈到兴趣,可能与个体的性格特点有关。有的老人喜欢安静,可以尝试书法、写作、听音乐;有些老人好动,可能更喜欢在公园里锻炼身体。总之,让患者自己的生活保持规律,对调整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亦可以让老年病人尝试换个角色去想问题。假设有些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你会如何去解释?你会怎么去安慰别人?如果不是自己身处这个角色的时候,可能会比较冷静,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问题,能看得更透彻。这种换个角色看问题的方法也是“认知行为治疗”中用于矫正错误信念的常见技术。任何一件事都有两面性, 要尽量看事情积极的一方面,很多时候心理上就平衡了。换位思考之后,人们往往会发现,事情并不像开始想得那样糟糕。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除了担心自己的病情之外,还要为子女、家人等一些琐事操心,甚至有的老人觉得自己因为生病,变成了家人的累赘。老人心情很不好,一方面可能是他身体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心中的顾虑过多。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面对现实的态度、信念和认知行为很重要。可以帮助老年人通过自我调节来避免过度牵挂。另一方面,子女们也应当多回家陪老人聊聊天,寻找一些共同的话题,切不可疏远他们,更不能表现出厌烦的情绪。其次, 医生对入院患者应多疏导, 多进行心理辅导。患者也可参加一些糖尿病专题讲座, 了解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知识及应对措施, 纠正错误认识及不良行为。这些对缓解紧张情绪也是有益的。再次, 当患者出现中重度抑郁时, 可给予必要的抗抑郁药及抗焦虑药治疗。但药物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抑郁药物的维持治疗对预防抑郁症的复发起很大作用,尤其是双相的抑郁症,复发率在40%以上。一般说来,首次发作的维持治疗应在3~6个月,而复发的尤其是2年内复发的病人,应维持服药在2年以上,多次复发者甚至要终身服药。对双相即抑郁与躁郁交替发作患者,可选择碳酸锂及解痉药物合并使用。第四,伴有躯体疾病的抑郁症患者,应让专科医生认真鉴别躯体与抑郁的关系,除需同时治疗外,还应分清主次,使治疗更有针对性,让患者更快地康复。

      4 结论

      抑郁症对糖尿病结局具有负面影响,糖尿病则会让抑郁症更加复杂化,而这两大问题在老年人群中日益增多和加重。无论两者之间内在联系是怎样的,有关两者之间关系证据是相当充分的。因此,应大力提倡在老年糖尿病人群中积极诊断和治疗抑郁症。

    ↑上一篇:胰岛素、654-2稀释液治疗28例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糖尿病胃肠组织微血管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的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