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脑心通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2-24  浏览次数:752次

      作者:聂瑞景,段丽君  作者单位:河北省邢台市,河北省复员军人医院内科(聂瑞景);河北省邢台市,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医院内科(段丽君)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其病因主要是长期严重的高血糖及由此而导致的代谢障碍、微循环异常和自身免疫紊乱[1]。严格控制血糖虽可降低和延缓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但对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如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修复剂、微循环促进剂等综合治疗,会使临床症状得到进一步改善。 我院从2004年8月至2007年9月,在血糖控制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甲钴胺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DPN,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1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明确诊断为DPN的患者,其中男110例,女91例,年龄60~78岁,平均(68±4.8)岁,糖尿病病程7~26年。按1999年WHO标准诊断为2型糖尿病。DPN诊断依据[2]为:有四肢末梢感觉异常或感觉障碍,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检查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45 m/s,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40 m/s,全部病例在治疗前2周内血糖控制达标,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100例,和步长脑心通治疗组101例,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DPN严重程度、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予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良好控制,同时口服甲钴胺片(华北制药康欣有限公司)0.5 mg,3次/d,治疗组加步长脑心通(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3粒,3次/d口服,共3月。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空腹静脉血,利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血黏度,应用DISA2000C型肌电图仪测定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

      1.4 疗效评定 DPN诊断标准中涉及的指标均为判定标准。显效:症状消失,腱反射正常,MCV和(或)SCV增快>5 m/s;有效:症状缓解,腱反射有效恢复,MCV和(或)SCV增快<5 m/s;无效:症状无减轻,腱反射、MCV和(或)SCV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检验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有效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治疗后2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前加快(P<0.05),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见表2。

      2.3 血脂、血黏度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黏度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MCV、SCV的变化(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血黏度情况(略)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不良反应 2组治疗过程中,仅3例出现轻度胃部不适,减量后症状消失,再逐渐加至常规用量,未再出现不良反应。

      3 讨论

      DPN不但与微血管病变有关,而且与大血管病变显著相关[3]。糖尿病患者由于血浆免疫反应胰岛素增加,加上血小板形态和功能异常,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损害了内源性纤溶,致内源性纤维蛋白活性减弱,导致血栓形成。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高血脂、高血黏状态导致周围神经小血管基膜变厚、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管壁内脂质沉积、动脉硬化、局部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同时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使神经内蛋白质发生糖基化轴突的逆行运输出现障碍,干扰神经细胞蛋白质的合成,导致快慢轴突异常,蛋白质运输减少,轴突萎缩,最终形成神经细胞结构的功能改变,神经传导障碍而致病[4]。在治疗上首先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应用神经修复剂及改善神经血流药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步长脑心通是运用中医络病理论研制的中药复方制剂,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治疗原则。含有大量的血栓溶解因子,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解除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管平滑肌痉挛,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速度的作用;而且还可降低血脂、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因此增加周围神经血管的血流量,改善神经功能。甲钴胺为维生素B12的第4代产品,容易高浓度转运至神经细胞的细胞器中,促进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促进髓鞘形成;并参与髓鞘、核糖体膜、线粒体、突触的形成,对神经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5]。本研究应用甲钴胺和步长脑心通治疗老年DPN,有效率达95%,而且治疗组治疗后血脂及血黏度明显降低(P<0.05),神经传导速度亦明显改善。因此,在血糖控制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甲钴胺联合治疗DPN,不失为一种简单、安全、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Greene DA,Sima AAF,Stevens MJ,et al. Complications:neuropathy,pathogenetic considerations[J].Diabetes Care,1992,15(12):19021925.

      [2] 苏雅茹,杨莉芹,张云云,等.血管控制与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变患者临床表现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6):442443.

      [3] 左文标,王宁,张春香,等.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 2007,21 (1):2426.

      [4] 薛开讲.麻疼丸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46例[J].河北中医,1999,21(5):274.

      [5] 刘莉,宋燕军,刘静芹.甲钴胺和腺苷B12对DM患者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7,22(7):497499.

    ↑上一篇:氯吡格雷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平衡膳食应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效果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