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肌氨肽苷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20例观察

    发表时间:2012-06-08  浏览次数:650次

      作者:王彦奎  作者单位:055550 河北省宁晋县医院内三科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肌氨肽苷;甲钴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对称性四肢麻木、疼痛及其他异常感觉,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DPN的临床治疗缺乏特异性,常用的治疗方法疗效不理想,因此积极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十分必要。我们应用肌氨肽苷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DPN患者12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至2008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DM)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男30例,女34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59±9)岁;DM病程3~18年,平均病程(10±7)年,周围神经病变6个月~l3年,平均4年。对照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60±10)岁;DM病程2~15年,平均病程(10±5)年;周围神经病变6个月~12年,平均3.8年。2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DM诊断标准参照1999 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DPN诊断标准[1]:(1)有肢体感觉运动神经病变表现,如肢体麻木、疼痛、肌无力等;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2)肌电图示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3)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神经病变。

      1.3 方法

      患者皆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控制饮食和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甲钴胺片(华北制药集团制剂有限公司生产)口服,2片/次,3次/d,连用4周;同时加用肌氨肽苷注射液(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生产,批号:H200404402)治疗,每次10 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30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仅用甲钴胺治疗(方法同治疗组)。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观察期间2组均不用其他治疗神经病变、抗凝、镇静、镇痛药。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四肢末梢感觉异常及感觉障碍的变化及膝、跟腱神经反射情况;应用肌电图仪测定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采用丹麦DISA2500C型肌电图仪检测)。

      1.5 疗效判定标准[2]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深、浅感觉及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未能完全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3 m/s;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深浅感觉及腱反射无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总有效为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比较

      见表1。表1 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比较例(略)

      2.2 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

      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略)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DPN多发生于糖尿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好的老年患者,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主要原因为糖尿病致微血管受损及血流动力学异常造成的神经组织缺血、缺氧;糖代谢障碍及组织氧化代谢增加致神经组织损害。血管损伤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与内皮细胞肿胀、增生、透明变性,糖蛋白沉积,管腔狭窄,从而致神经缺血、缺氧[3]。

      甲钴胺是维生素B12的衍生物,为活性维生素B12,可参与物质的甲基转换以及核酸、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且促使神经髓鞘卵磷脂的合成,加快修复损伤的神经组织,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对减轻DPN患者的麻木、疼痛和感觉减退有一定作用,但效果并不令人满意[4]。肌氨肽苷注射液是由哺育动物的心脏和肌肉为原料提取的含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药物。它富含多种氨基酸、多肽、核苷及核苷类物质,是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具有改善血液循环障碍,降低血管阻力,增加组织利用氧及组织细胞膜的稳定作用。其主要成分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心房肽、腺苷、氨基酸等。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是人体内最强的一种扩血管物质;心房肽能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松弛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腺苷是体内重要的一种活性物质,直接扩张微小动脉。

      本文结果显示肌氨肽苷联用甲钴胺治疗DPN临床疗效肯定,是治疗DPN的一种理想方法。治疗后患者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NCV、SNCV的增快。其机制可能是肌氨肽苷注射液改善机体内环境,直接扩张小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和神经损伤局部微循环,增加神经细胞的血液供应,使受损神经修复和再生,缓解DPN疼痛、麻木、感觉减退等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上册).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57.

      2 张福华,聂志奎.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897.

      3 吕仁和主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治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1.

      4 北京弥可保观察协作组.甲钴胺治疗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中华内科杂志,1999,38:1417.

    ↑上一篇:贝拉普利联合坎地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下一篇:血清果糖胺测定快速鉴别隐性2型糖尿病与应激性血糖增高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