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分泌代谢病学》

    2型糖尿病病因探讨

    发表时间:2012-08-31  浏览次数:751次

      作者:任万明  作者单位:陕西洋县,洋县和平医院

      【摘要】目的 从感染角度去发现能引起2型糖尿病的病原微生物,寻求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 方法 采用血液的培养、鉴定、药敏试验;解脲支原体的抗体IgM、IgG测定;尿沉渣的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动物实验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血中培养出粗壮假丝酵母菌;尿沉渣培养出解脲支原体;血清中解脲支原体抗体IgM、IgG阳性;实验家兔患糖尿病。 结论 粗壮假丝酵母菌与解脲支原体混合感染是2型糖尿病的致病原因。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粗壮假丝酵母菌;解脲支原体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失调为主的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理机制主要是糖原的合成与葡萄糖的氧化速度缓慢,血中的葡萄糖积蓄,血糖浓度升高,血糖超过肾糖阈出现糖尿。经过长期的慢性过程,病情不断发展,引起一系列全身性综合症状。2型糖尿病的致病原因至今不明,笔者从感染角度入手,对2型糖尿病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经过数年努力,终于取得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血培养80例,选自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男38例,女42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8岁。采血前不要求空腹和血糖水平高低。血清解脲支原体抗体检测30例,男8例,女22例;年龄均在50~70岁之间。尿沉渣支原体鉴定与药敏试验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均在50~70岁之间。

      1.2 材料 (1)血液增菌培养基,上海伊华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出品,按说明配制。分装于12mm×100mm玻璃试管中,每管2.5ml,加塞灭菌后备用。(2)营养琼脂,产品厂家同上,常规制作平板备用。(3)真菌鉴定系统,由温州市康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出品。(4)真菌药敏试验试剂盒,生产厂家同上。(5)支原体鉴定药敏试验试剂盒由珠海市银科医学工程有限公司生产。(6)解脲支原体抗体IgM、IgG检测试剂盒由三明博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品。(7)其他试剂与器材为本室固有。(8)实验动物:白色家兔2只,一公一母,体重:公兔2.5kg,母兔2.52kg,体健。

      1.3 方法 (1)用6~7号针头注射器采血3ml,在增菌培养管中接种5~6滴血液,轻微震动混匀,37℃培养3天,接种剩余血液注入试管,1h后分离血清,用渗滤法进行解脲支原体抗体IgM、IgG测定。(2)将增菌培养3天的培养液分离接种于营养琼脂平板上,37℃培养2~3天,取单个菌落进行以下试验:①涂片革兰染色镜检。②按说明书进行真菌菌种鉴定。③按说明书进行真菌药敏试验。④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⑤动物实验:每只家兔耳静脉接种菌液0.5ml,接种前及接种后每月测血糖一次。(3)取尿样5ml,以4000r/min离心沉淀10min,倾去上清液,留沉渣部分约0.2~0.5ml,取150μl按说明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

      2 结果

      (1)80例血液标本经培养和鉴定,全部为粗壮假丝酵母菌生长,阳性率100%。其生物学特征为:球形,棒状,球形直径为1.5μm,棒状1.5×(3~5)μm,革兰染色阳性,菌落圆形,色淡黄、棕黄、奶油样。排列可以是单个、成双、链状或成堆。繁殖方式为芽生或分裂,纯培养有明显的酵母香味,不发酵葡、乳、麦、甘、蔗等糖类,尿酶试验阳性。(2)血清解脲支原体抗体测定30例,其中IgM阳性22例,IgG阳性8例,总阳性率100%。(3)10例尿沉渣培养均为解脲支原体生长,阳性率100%。(4)致病性实验:对实验的2只家兔,实验前和实验后每月查空腹血糖一次,共观察3个月,2只家兔每月空腹血糖平均以1mmol/L上升。(5)药敏试验:①用温州市康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真菌药敏试验试剂盒试验共10例,对氟康唑等11种抗真菌药物均敏感。②用纸片法测定其敏感药物是头孢哌酮钠、头孢唑啉钠、四环素等。③对解脲支原体的药敏试验,因病例不同而差异较大,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敏感的相对较多。

      3 结论

      通过上例实验室结果可以证明2型糖尿病是由粗壮假丝酵母菌和解脲支原体混合感染所致,而以前者起决定因素。2型糖尿病有望根治。

      4 讨论

      粗壮假丝酵母菌致2型糖尿病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可能与其代谢产物中含有某种抑制葡萄糖氧化的物质有关,笔者在用GOD-PAP法测血糖,在反应中加入不含葡萄糖经离心沉淀除去粗壮假丝酵母菌的培养液10μl,对照管加入不含葡萄糖未培养粗壮假丝酵母菌的原培养液10μl。测定结果,试验管的结果比对照管低15%,但延长加温时间5min,两管测定的结果即可一致,证明在粗壮假丝酵母菌的培养液中有抑制葡萄糖转化速度的某种因素。

      健康人在餐后糖原的合成加速。糖原合成时需要与磷结合,在糖原合成时磷的需要量增加,尿中排泄的磷酸盐相对减少,而在糖尿病时餐后尿中的磷酸盐不见下降,说明糖原的合成是在抑制状态,这种抑制糖原合成的因素可能与粗壮假丝酵母菌的代谢有关。

      解脲支原体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也还不十分清楚。解脲支原体通常定居在生殖泌尿道黏膜上,其毒力与其粘附力和动力有关,支原体粘附于红细胞、巨噬细胞、上皮细胞、精子细胞表面,靠其本身的蛋白酶、磷脂酶分解宿主细胞上的蛋白质和类脂成分,并利用膜内的胆固醇、脂肪酸进行代谢,既耗竭宿主细胞膜上的主要成分,又摄取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同时产生毒性物质,损害宿主细胞,使葡萄糖的氧化酵解能力下降。有试验证明解脲支原体粘附在人的精子细胞上,可以使精子活力下降甚至死亡,造成不孕。可见解脲支原体能足以对肾小球和肾小管造成损害,使肾糖阈下降和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降低。

      【参考文献】

      1 肖干雄.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检验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42-247.

    ↑上一篇: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者对肾脏的损害
    ↓下一篇:2型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变化及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