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发表时间:2009-12-18  浏览次数:707次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者:张光辉    作者单位:宁波镇海中医医院,浙江 宁波    【摘要】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175例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并行颈动脉超声等检查。按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两组,正常组86例,微量白蛋白尿组89例。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程度有较密切的关系,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之一。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动脉粥样硬化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微量白蛋白尿不仅反映高血压病早期靶器官损害,并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1],本文主要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5例,诊断标准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按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其中正常组86例(男46例,女40例),微量白蛋白组89例(男48例,女41例),均除外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痛风、继发性高血压、各种急慢性炎症及风湿性疾病等。两组患者在初诊血压水平、年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1  两组患者血压、年龄、TC、LDL、空腹血糖的比较    1.2  方法:(1)微量白蛋白尿测定:留取24小时尿,记录尿量,混匀后,留取标本10ml送检。采用免疫放射比浊法,用美国BECKMAN ARRAY360 SYSTEM蛋白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白蛋白<30mg/24小时为正常,30~300mg/24小时为微量白蛋白尿。(2)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GE VOLUSON 730 EXPERT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12MHz。定量测量管壁中层与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形成,IMT>1.0mm为颈动脉内膜增厚。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1.0软件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微量白蛋白尿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见表2。表2  正常组和微量白蛋白组的比较3  讨论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微量白蛋白尿不仅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受损的表现,而且与全身血管内皮功能异常有关,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3~5]。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升高的机制可能为:长期高血压导致肾血流动力学改变,肾滤膜的损害及所带电荷的改变,从而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此外,微量白蛋白尿升高与高血压患者内皮通透性的缺陷有关[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非侵入性定量指标[2~6]。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及结缔组织增加,有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内皮功能及细胞外基质的改变导致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致脂质进入血管壁,最终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过程[1]。    本文结果显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微量白蛋白尿组颈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率均高于正常组(P<0.05),表明微量白蛋白尿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形成有较密切的相关关系。此外,本文结果还提示两组的管腔内径无显著异常(P>0.05),可能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主要在内膜层所致,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阐明。【参考文献】  [1]Jay PG, Geoge LB. Microalbuminuria: marker of vascular dysfunction, risk factor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Vascularmedicine, 2002,7(4):35-43.  [2]Lange La, Bowden DW, Langefeld CD, et al. Heritability of carotid artery intima_medial thickness in type 2 diabetes[J]. Stroke, 2002,33(7):1876-1881.  [3]McFarlane SI, Banerji M, Sowers JR. In2sulin resistance and cardiovscular disease[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1,86(10):713-718.  [4]Stehouwer CD, Nauta JJ, Zeldenrust GC, et al. Urinary albuminuria excreti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non_insulin_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 Lancet, 1992,340(8815):319-323.  [5]陈楠,陈佳韵.重视微量蛋白尿的筛查与诊治[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2(1):17-19.  [6]李晓红,杨明.微量白蛋白尿与心血管疾病[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7,4(8),710-711.

    ↑上一篇: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合理治疗
    ↓下一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