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内科学其他学科》

    四金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47例

    发表时间:2011-06-17  浏览次数:678次

       作者:焦念勇 作者单位:102401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

      【关键词】泌尿系结石

      泌尿系结石属中医“淋证”之石淋范畴,以肾绞痛、肉眼或镜下血尿为典型症状,笔者所在的房山区因水质因素,为泌尿系结石高发区,日十余人次就诊。近年来,笔者以利水通淋、活血化瘀组方治疗本病47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1994年8月~2002年7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并经B超明确诊断,除外结石>2cm者,共47例。其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20~54岁。本组病例均症见腹及腰部钝痛或绞痛,伴汗出、恶心、呕吐,可有或无膀胱刺激征,可有肉眼或镜下血尿,腹平片或B超见到结石影像。

      1.2  治疗方法 以中药四金排石汤加减。药用金钱草30g,海金沙15g,鸡内金15g,郁金10g,车前子12g(包煎),冬葵子15g,石韦10g,滑石30g(包煎),白芍10g,乌药10g,王不留行15g,川牛膝15g,生甘草10g,上方水煎300ml,每日分2次口服,2周为1疗程。服药期间多饮水,做跳跃、跑步活动。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治疗2周后复查B超及腹平片。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结石排出,症状、体征消失,B超或X线检查未见结石影像;好转:B超或X线显示结石变小、下移,腰痛肾绞痛消失;无效:B超或X线显示结石影像无明显变化。

      2.2  治疗结果 治愈32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治愈率68.1%,有效率89.4%。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25岁,1998年8月7日初诊。突发左下腹痛、腰痛2h伴出汗,恶心、呕吐,小便淋漓不畅,舌苔黄,脉弦数,B超示双肾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完整,实质回声均,左肾盂积水,左输尿管入口处0.7cm×0.5cm强回声团。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诊断:石淋。治则:利湿通淋,行气活血。以上方水煎服日1剂,服药5剂诸症消失,继服5剂结石排出,复查B超左输尿管入口结石光团消失,肾盂积水解除。

      4  讨论

      本病属于中医淋证、腰痛范畴,属于标实之证,其病机为下焦湿热蕴结,病因多由饮食膏梁厚味、辛辣炙烤、肥甘酒热之品,伤及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生,流注下焦下注膀胱,尿液为湿热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聚结为结石而形成本证。因结石与湿热搏结,至气化不利,通降失常,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阻滞,不通则痛,临床上以湿热蕴结为主证,伴气滞血瘀,脾虚湿困,胃气上逆等证,也可因病机的差异伴有不同的症状,因湿热蕴结,膀胱气化不利,结石内阻而见小便淋漓涩痛,甚则尿闭。湿热上蒸,胃气上逆而恶心呕吐,舌苔黄腻,脉滑数等症也为湿热内盛之证,故治疗以清热利湿、利尿通淋排石为主,辅以理气止痛、活血化瘀、降逆止呕之法,组方排石汤内服。其中,金钱草、石韦、车前子、冬葵子、滑石清热利尿通淋,现代中药研究证明,能增强输尿管蠕动,增加尿流量而达排石的作用;海金沙、鸡内金抑制尿结石的形成;郁金、白芍、乌药行气活血,现代研究证明又有缓解平滑肌痉挛,而达解痉止痛之效;王不留行、牛膝活血化瘀,有抗炎,防止炎症周围水肿作用;甘草调和诸药,配合芍药缓急止痛。诸药配伍,清热利湿通淋,活血化瘀,使湿热得清,气机调畅,膀胱气化正常,诸症自除,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上一篇: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
    ↓下一篇: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营养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