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心血管病学》

    氯沙坦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10-15  浏览次数:488次

      作者:费丽萍 王少黎 郭艳霞 呼焕凤 宋凯

      摘 要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氯沙坦组(43例)及常规治疗组(43例),比较治疗8W前后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流量介导性扩张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氯沙坦组治疗8W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可以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关键词 老年;心力衰竭;血管内皮功能;氯沙坦

      近年来,心室重塑与神经内分泌激活在心衰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已公认,而内皮细胞功能在其中的作用也日渐引起人们重视。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心衰已取得明显效果,但对老年心衰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报道不多。本研究观察了氯沙坦对86例老年心衰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干预作用,旨在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治疗的新途径。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2年12月~2004年12月来我院干部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86例。诊断符合AHA标准,NYHA分级Ⅰ级20例,Ⅱ级42例,Ⅲ级及以上24例。男54例,女32例,年龄60岁~82岁,最大者82岁。其中冠心病25例,高血压心脏病19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30例,其他12例(扩张型心脏病、风心病、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等)。排除了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如糖尿病、结核病、肝炎等),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1.2 方法

      86例患者依照接受治疗单双顺序(男女单列)分为2组,氯沙坦组43例,常规治疗组43例,两组年龄、病程、体重及肝肾状况无明显差异。用药方法:常规组服用利尿剂、洋地黄、ACEI;氯沙坦组在前服药基础上加氯沙坦(杭州默沙东公司生产,商品名:科素亚)50mg/d,共8W。

      1.3 血管内皮功能检测

      采用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7.5MHz的线性探头进行非创伤性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具体方法:受试者仰卧位,右上肢外展15°,肘上2cm~5cm,对肱动脉进行二维超声显像,分别测量肱动脉内径。先测量休息时基础值(D0),休息10min后,上臂以充气袖带充气加压,使其压力保持在300mmHg(1mmHg=0.133kPa),持续5min,放气后1min,测反应性充气后的肱动脉内径(D1)。判定指标:反应性充气血管内径的变化以第一次测量的百分数表示:ΔD%=(D1-D0)/D0100%。

      1.4 统计学

      数据以x±s表示,t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D0差异无显著性。常规治疗组D1、ΔD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也不大。但氯沙坦组的D1、ΔD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表明氯沙坦组经治疗其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有改善,见表1。表1 氯沙坦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略)

      3 讨论

      随着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心室重塑与神经内分泌激活在心衰发生发展中占主导地位已得到医学界的确认。近年来提出心钠肽、脑钠肽、内皮素(ET)、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DR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参与心衰过程的调节。其中,心衰时内皮细胞释放内皮素增加、EDRF释放减少,导致血管收缩、钠水潴留,进一步加重心衰的观点渐受到学者们重视。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作用于AT1受体,阻断循环及组织中的AngⅡ生物学作用,近来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在改善血流动力学及拮抗交感神经、肾上腺素活性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老年人心力衰竭除了具有多病因性、临床症状不典型、体征与心衰程度不成比例、预后差、死亡率高、易发生多个重要脏器损害等特点外[1],其血管内皮功能也明显受损,即高龄尤其血脂增高者,可加重血管内皮功能损害,且年龄与其损害程度呈正相关[2]。

      本研究观察氯沙坦对86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结果提示氯沙坦能明显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分析其可能机制为:①降低TNF-α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3]。心衰时,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一方面加速心衰恶化;另外损害内皮一氧化氮合酶(NOS)的mRNA的稳定性,使内皮NO释放减少;同时使AngⅡ水平增高,氧自由基合成增多,内皮NO分解增多。以上作用终致心衰患者内皮功能失常,外周血管的血流量反应性舒张力下降[4]。②降低血浆ET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5,6]。AngⅡ与内皮细胞AT1受体结合,使内皮细胞释放ET增加,而氯沙坦阻断这一环节,使ET释放减少;另外氯沙坦可通过增加肾血流量使ET排泄增加;同时氯沙坦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对抗儿茶酚胺的刺激ET分泌作用,减少ET释放。

      总之,本研究结果表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高龄加重这一过程。氯沙坦可以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机制与减少TNF-α及内皮素水平有关。

      参考文献

      [1]司全金,李小鹰,范 莉,等.老年人心力衰竭临床特点的对比分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4:158~160.

      [2]魏炜,李仁立,涂 玲,等.血浆高甘油三脂对老年人血管内皮功能的损害及血脂康的修复作用.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2,7:336~337.

      [3]李晓东,孙亚青,杨智勇,等.氯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6:519~521.

      [4]Sugamori T,Ishibashi Y. Increased nitric oxide in proportion to the severity of heart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 close correla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with systemic and local production of nitric oxide.Circ J,2002,66:627~632.

      [5]车庆,雷仁义,兰 超.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影响.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1,10:478~479.

      [6]Dorffel Y,Latsch C,Stuhlmuller B,et al.Preactivated peripheral blood monocytes in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1999,34:113~117.

      作者单位 附属和平医院干部病房(046000)

    ↑上一篇:血塞通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下一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